中國經濟網杭州11月17日訊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于15日在“困境與出路:2014旅行社發展西湖論劍”上發表主題演講“旅行服務的經典價值與旅行社產業的未來”。戴斌認為世界旅游發展的歷史已經證明,并還將繼續證明:旅行社一直都是旅行服務業和旅游休閑業最為經典的業態。因為國民大眾的需求,商業模式的演化,資本的戰略介入,特別是各位的激情創新,使大家對旅行社這樣一個傳統而現代、經典而時尚的行業和企業家群體信心滿滿。
戴斌首先強調旅游已經進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選項,成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標”。我國的旅游發展已經進入以國民消費為基礎的大眾化發展初級階段,正在向中高級階段演化。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旅游經濟運行監測與預警課題組的測算,2014年的國內游客將超過36億人次,出境游客1.14億人次,加上1.28億人次的入境游客,這是一個空前巨大的旅游市場規模和旅行社產業基礎。中國旅行社業正處于一個國民旅游意識空前高漲的時代,一個國民旅游權利得到充分尊重、國民旅游消費需求得到充分釋放的戰略機遇期。展望未來的5年,根據國務院剛剛發布的《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 [31]),到2020年,中國城鄉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那將是一個超過60億人次的巨大市場。
戴斌指出科技進步和商業模式的演化,為旅行社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動力。由于信息是旅行社最為重要的商業資源之一,所以旅行社從來就沒有遠離過科技應用。過去旅行社,講的是外聯、計調、導游,今天旅行社,講的是批發商、零售商、代理商。這些名詞的變化,意味著旅行社這樣一個傳統的行業與現代的商業、物流、信息產業開始融合。有了科技應用,就會有商業創新,就會引領旅行社的未來。
戴斌認為各位業界同仁從來沒有沉迷于過去的輝煌,而是不斷把視野延伸到變革和創新之中。在以OTA為代表的一些年輕人的創新沖擊下,讓旅行社行業的“大叔們”變得更焦慮。焦慮了,說明我們對現狀是不滿的,希望能夠在新的歷史進程中,通過努力找到自己的主流地位,重新贏得社會的尊重。有焦慮不一定成,沒有焦慮則一定沒有希望。如果旅行社沒有價值,我們很難想象萬達近期的一系列收購行為。10月下旬,萬達旅業剛剛并購了南京三家旅行社。還有2012年10月君聯資本入股鳳凰國旅,2014年1月眾信旅游上市后股價連拉11個漲停成為IPO重啟后最耀眼的明星公司,途牛旅行網2014年5月上市以來,股價輕松翻番。旅行社的價值,可能并不需要專家學者去證明,資本市場的認可就是最有效的證明。
(責任編輯 :羅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