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她兒時居住過的姚宅也隨之走入公眾的視野,不斷有市民前往她的故居探訪、拍照留影。姚宅引發關注的同時,名人故居保護和利用等問題也因此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名人故居是寧波這座城市的驕傲,也是城市的財富之一。據統計,寧波全市11個縣市區均有名人故居。以寧波市區為例,海曙區的數量最多,有5處,江北次之,有4處,鄞州區有3處,其余分布在余姚、寧海等縣市區。
這些名人故居的保護和利用現狀如何?近日,本報記者走訪調查了寧波市區內的多座名人故居。
[記者調查]
保護和開發都比較好的故居
錢肅樂故居:
引入公益性文化項目
錢肅樂(1606-1648年),明崇禎十一年(1637年)進士,授官太倉知州。錢肅樂故居位于江東區潛龍巷,系明嘉靖年間建筑,原為一座三進大院,現僅存第一進。1992年4月9日被公布為寧波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記 者探訪:在波特曼大酒店的后面,黑色主體基調的錢肅樂故居在一眾街景時尚建筑中特別醒目。張師傅管理故居已有七八年之久,日夜基本都吃住在故居進門口的一間小房間內。他帶著記者在錢肅樂事跡陳列室轉了轉,介紹錢肅樂的生平,“原先故居被好幾家餐館包圍,雖然被完整地保護下來,但歷史文化內涵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現在你看故居沿街有藝術交流中心,整體古建筑和當代文化融合得非常好。”
張師傅說的藝術交流中心是江東區文化主管部門與寧波一家文化企業合作開發利用的文化企業,這個公益展示機構叫“甬之美藝術交流中心”,緊挨著錢肅樂故居。因為交流中心是江南傳統的古樸建筑風格,讓人遠看以為和故居是一個整體。交流中心邵娟主任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錢肅樂故居是寧波市級重點文保單位,在如何保護文化資產并合理利用的難題上,大家此前一直在想辦法,而交流中心6月開館以來,已經舉行了孔仲起、何水法、王冬齡等書畫作品展。累計接待千余人次參觀,隨即也帶動了市民關注錢肅樂故居。邵娟認為,整合故居和沿街建筑,開辦公益性藝術展示機構可以讓歷史文化產生社會效應,這是名人故居較好的“歸宿”。
楊菊庭和孫傳哲的故居:
變身展館效果不錯
除 了錢肅樂故居,民國時期甬上文化名流楊菊庭故居楊宅變身為月湖美術館之后效果也頗佳,今年4月向公眾免費開放之后,開館前三天就接待了1700多名參觀者。而蓮橋第的新中國第一位郵票設計家孫傳哲故居成為孫傳哲紀念館也被業內文化人士認為“名人故居利用相當到位”。
此外,記者還走訪了位于海曙區蒼水街194號的張蒼水故居,發現該故居的保護和開發也做得不錯。
保護不錯但開發不夠好的故居
白云莊:缺乏參觀導游圖和簡介
相比以上,也有一些名人故居保護的情況較好,但開發不夠,連寧波人本身都知之甚少。
白云莊地處寧波市環城西路東側白云公園內。一水護繞,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是明末清初大哲學家黃宗羲(1610—1695)傳道授業的場所。白云莊創建于明末清初,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一度文人聚集,繁盛一時,是浙江文化的象征。
記者探訪:記者走的時候繞了不少彎路,因為故居沒有指示牌也沒有路標,有些難找。白云莊的陳設相對落后,記者在門口繞了一圈基本看不出白云莊與黃宗羲的聯系,展廳內也缺乏參觀導游圖以及簡介。
袁牧之故居:成了辦公場所
袁牧之(1909-1978),電影大師。故居位于海曙區楊家橋2號,為典型的清晚期木結構建筑,由主樓、東西廂房組成。2003年8月14日,被公布為寧波文物保護點。2011年前后在開辟南塘老街期間,故居被修葺一新。
記者探訪:袁牧之故居主樓部分如今是南塘老街項目管理公司工作人員的辦公場所,門口張貼有“服務中心,游人止步”的告示。記者探訪時剛巧碰上來南塘老街旅游的天津人朱女士,她是看到袁牧之故居的文物招牌后想進門參觀的。看到門口的告示,她猶豫了一下,但按捺不住對名人故居的好奇隨后走了進去,“如果不是故居門口有一塊文物牌子還真看不出來原來這是一座名人故居。我隨手拍了幾張照片,感覺就是一棟普通的老房子,除了廊下掛放了十多幅電影劇照,沒有可以讓人值得參觀的物件。”
有待保護和開發的故居
徐時棟故居:成流浪狗之家
徐時棟(1814-1873),字定宇,同叔,號柳泉,鄞縣人(現寧波鄞州區),是清代浙東著名的學者、方志學家和藏書家。徐時棟故居位于海曙區共青路79號。故居的部分現在成為月湖街道—就業項目經理人服務中心。另一部分因為拆遷,居住的居民剛剛搬走而空置。
記者探訪:如今,故居部分墻面和角落都已經長出雜草,看上去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清掃和打理過。服務中心一位姓汪的工作人員介紹,因為故居地處拆遷地塊,牽涉到居住其中的居民,因此徐時棟故居目前處在等待保護和維修的階段。工作人員給了記者一把鑰匙,可以打開故居另一部分。因為空置了一段時間,一打開門,霉味就撲面而來,一些被居民廢棄的生活用品散落在出口。工作人員建議記者別走進去,“里面成了流浪狗的家,會被咬的。”
[專家這樣說]
產權和經費困擾故居“變身”
海曙區文保所學者周東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其他城市,寧波市的文化名人故居保存和開發利用取得的成績不小,但這其中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不可否認的是,在名人故居保護修繕的同時,“空有名字、沒有展示”的尷尬仍存在。如何挖掘名人故居的文化內涵,讓其散發出歷史和時代氣息,是個大課題。他認為,有些名人故居涉及到產權問題,“因為歷史遺留,很多名人故居是私房,有些或許根本不希望被修繕。而這些問題給文化部門開展保護工作帶來了難點。”比如徐時棟故居,屬月湖街道管理,此前都有市民居住,“人都還沒搬出來,怎么保護和修繕呢?”
另一方面,故居日常管理和修繕保護經費也會對名人故居保護和利用造成壓力,“故居的陳列改造要經過專家論證,最終選出最合適這個名人故居的方案,并不是想弄就弄,可以隨便陳列的。”而請專家、設計陳列都涉及到經費問題,再加上故居要請管理人員、清潔人員,常年的經費支出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另外,故居的開發還存在誰維修誰利用的行業規則,造成開發商與文保部門權責不清。這當中最大的例子是袁牧之故居,至今主要是開發商在管理,文保部門想插手也難。
徐時棟故居有望全新亮相
相比較袁牧之故居的尷尬,記者走訪的其他兩處名人故居在不久的將來會以一個全新的面貌亮相。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徐炯明接受記者采訪時就透露,作為寧波最大的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項目,投資7億元的月湖西區一期改造項目目前進展順利,屆時會對徐時棟故居、翁文灝故居、戴傳曾故居等名人故居進行保護修繕。此外,白云莊目前已經開始重新布置陳列,擁有萬氏故居、作為“浙東學派”發源地的白云莊會重新煥發新的風采,為后人景仰。
一些文保人士認為,對于文物和歷史建筑,他們堅持保護與合理利用并重,在不背離公共文化屬性的基礎上,適度引入一些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文化項目,努力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從目前寧波市區的幾處名人故居來看,錢肅樂故居、楊菊庭故居、孫傳哲故居在這一方面做得不錯,經驗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