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唱罷我登場,2014年的OTA(在線旅游)市場可謂是“春風吹,戰鼓擂”。這邊廂,“雙雄”去哪兒和攜程從機票廝殺至酒店市場;那邊廂,兩位小老弟途牛和同程也不甘示弱,在出境游市場捉對廝殺,另一個小伙伴驢媽媽瞅準時機,亦從旁邊助陣。
大佬們終于拋開成見,不再拘泥于門戶之分,傳統意義上平臺和OTA之間的壁壘被打破,攜程從OTA走向平臺化,去哪兒從平臺走向OTA,已是不可逆的趨勢。
2015年注定又將是不平靜的一年。元旦剛過,OTA老大攜程就迫不急待地宣布以1億多美元收購在線廉價航空機票預訂平臺Travelfusion,顯示其繼續布局產業鏈的野心。聯想此前攜程CEO梁建章放出要拿出10億元打價格戰的豪言,可以想象,2015年的OTA江湖仍有一場大戲。
平臺與OTA界限模糊
OTA和平臺曾經是攜程和去哪兒立身的門戶,也是借以攻擊對方的托詞。以搜索比價平臺出奇招的去哪兒劍走偏鋒,通過搜索比價吸引消費者,再通過低傭金吸引代理商,硬是從傳統大佬的江湖里啃下一大塊地盤,搶下機票預訂的頭把交椅。
隨著在線旅游市場的不斷發展,平臺網站和OTA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呈現逐漸融合的趨勢。
去哪兒從原來的搜索比價平臺向直銷和OTA模式轉型,開始涉足酒店直銷,通過地推隊伍直簽酒店。近來,去哪兒又大力推進云開放平臺戰略,面向全行業開放去哪兒的數據、接口、資源、供應鏈、旅客以及資本,以期覆蓋全部業務。
攜程則轉身推出“平臺戰略”,整合酒店供應商、機票代理商和旅行社的旅行產品,先后推出了酒店比價功能和新機票預訂平臺。作為在線旅游的龍頭老大,更以豐厚資本展開收購,其投資范圍覆蓋短租、酒店、旅游、社區、游記、休閑度假、租車、郵輪等旅游出行等產業鏈上下游。
面對去哪兒、阿里旅行等平臺網站競爭,攜程向平臺戰場發起反擊,“OTA+平臺化”已經成為在線旅游市場新的發展趨勢。
行業巨頭捉對廝殺
2014年,去哪兒將戰火從機票預訂燒到了酒店預訂,再次與攜程正面作戰。以目前結果來看,雙方酒店間夜量的差距越來越小,但交鋒的主體仍在不同酒店類型,未來鹿死誰手,仍未可知。
在出境游市場,兩個小老弟同程和途牛也在年底爆發“口水戰”,雙方公開信你來我往。途牛原本與同程并無直接競爭,途牛專注于出境游,而同程以門票業務為主,兩家公司突然爆發戰爭是因為同程轉型后進軍出境游業務,而首要任務就是爭奪供應商。
對于途牛和同程捉對廝殺,對兩家都有投資的“老大哥”攜程尚且靜觀其變,大本營位于上海的驢媽媽卻突然跳出來高調“站隊”,宣布與途牛全面達成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將在門票產品、國內自助游、周邊自駕游等方面,和途牛網的出境游業務展開深度合作。
落單的“千年老二”藝龍亦不甘冷落,藝龍與去哪兒的一場官司重新吸引公眾關注。爭議中的巨額賠償,掩蓋不住的是傳統OTA的地位日漸衰弱。江湖地位不再,誰都會重新衡量合同的價值。
傭金下降面臨風險
這可能是OTA們都不愿意看到的一個關鍵詞。但冬天正寒,春天還沒來到。
不論是機票還是酒店,OTA們的主要利潤來源——傭金,都面臨下降的嚴峻考驗。
近期航空公司又發起一波降傭潮,四大航將國內航線票代傭金從3%砍到2%,甚至1%,海航集團旗下的祥鵬航空和西部航空更是已直接將固定傭金從3%調整為0。盡管OTA巨頭們還能夠通過后返獎勵彌補傭金下降的損失,但航空公司砍掉的傭金,對中小代理商的影響巨大,未來機票供應鏈將面臨變局。
酒店方面,OTA對于酒店的壓榨已成群情激憤之勢。OTA的高傭金讓華住創始人季琦大喊“惱火”,再加上OTA私下的利益導向,季琦呼吁“酒店們聯合起來”,成立中國酒店史上規模最大的“萬店聯盟”。意欲“自立門戶”的酒店聯盟能走多遠不好說,但有去哪兒殺入,降傭或將是2015年OTA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與傳統行業群雄并起不同,互聯網行業往往有你沒我、喜歡追求第一,但事實上,在線旅游的市場足夠大。新數據還沒出來,艾瑞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在線旅游市場交易規模2204.6億元,與2014年中國全年旅游總收入約3.25萬億元相比,還不到十分之一。以此來看,OTA們的競爭不過是讓大家的蛋糕都更大,或許斗爭很激烈,未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