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結合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實際,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交通、區位等優勢,狠抓鄉村旅游建設,以特色鄉村旅游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以鄉村旅游發展 推動精準脫貧
2017年,磴口縣緊緊圍繞全市塞上江南、綠色崛起的發展目標,大力實施“旅游強縣”戰略。特別是把旅游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充分發揮旅游業在惠民富民方面的積極作用,努力讓貧困群眾通過旅游市場增加收入脫貧致富。
全縣堅持將旅游業發展與精準脫貧深度整合的原則,充分利用旅游景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不斷完善旅游扶貧村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挖掘旅游資源、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旅游產品,策劃設計融民俗體驗、鄉村度假、農事參與、鄉村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游項目,形成一村一品的旅游發展格局,不斷創新宣傳營銷模式,增加貧困農民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實現通過旅游脫貧的目標。以巴彥高勒鎮城關村、隆盛合鎮海子沿村、隆盛合鎮民興村、渡口鎮永勝村、補隆淖鎮新河村、沙金套海蘇木那仁寶力格嘎查6個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為抓手,縣委、政府在政策、資金方面優先側重扶持,使鄉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功能、標識標牌系統、環境衛生等各方面得到了較大改善,并逐步培育出一批有影響力和帶動效應的旅游接待戶和民俗節慶活動,鄉村旅游市場活力不斷提升。

牧民新村 攝影:邢皓
目前,以景區景點為依托,貧困村開發鄉村旅游,貧困戶開辦農家樂或從事旅游經營服務、旅游商品產銷,形成了“景區+貧困村+農戶”的扶貧模式。2017年,磴口縣接待游客12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5億元,全縣19%的貧困戶靠旅游增收走上了致富之路。
立足特色 休閑漁業成增收新途徑
磴口縣依托豐富的湖泊濕地資源,已建成納林湖、金馬湖、萬泉湖3處大型休閑漁業基地和休閑生態魚莊30多處,將旅游融入休閑漁業的發展中,在不斷完善休閑漁業旅游產品體系的同時,引導鄉村旅游重點扶貧村積極開發生態農業觀光型、民俗風情體驗型、綠色產業莊園型、濱河休閑度假型等復合型鄉村旅游產品,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旅游。依托豐富的水資源,發展蘆葦、蒲草種植加工及水禽、魚蟹蝦養殖繁育等適水產業,有效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特別是依托金馬湖和萬泉湖兩大景區,將隆盛合鎮海子沿村、沙金套海蘇木那仁寶力格嘎查實施整村搬遷,分別新建了體現漁家文化的海子沿漁村和體現蒙元文化的牧民新村,引導入住的貧困戶通過經營農家樂增收。第一批入住海子沿漁村的貧困戶戶均增收超過5000元。僅2017年金馬湖全國垂釣大賽期間,金馬漁村就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十里八村的村民達2萬多人,顯著的經濟效益讓農戶嘗到了旅游經營的甜頭,更加增加了發展鄉村旅游的信心。袁瑞瓊(圖文由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