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鄉村旅游為載體、以產業融合為依托的旅游扶貧機制。旅游正在成為伊金霍洛旗“精準扶貧”和“差異化扶貧”的重點工程。
2017年伊金霍洛旗提出了“紅色領航行動‘五帶五促’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推出了“項目帶動”、“景區帶動”、“旅行社帶動”、“酒店帶動”和“企業帶動”五種旅游富民模式。新模式撬動新市場,大批返鄉農民工成為“鄉村旅游創客”,現從事休閑旅游的經營主體已達200余個,帶動農民直接從業人員1萬余人,輻射帶動4萬多名農民致富。2017年全旗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達103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08億元,極大的提升了鄉村經濟的活力。
一時一地精準扶貧并不難,永久性脫貧卻猶如滾石上山。為了破解這一難題,伊金霍洛旗發展鄉村旅游堅持在因地制宜、創新求異上下功夫,將旅游與農業、工業、文化結合起來,跳出了“景點體驗”這種傳統模式,精心打造多元新業態綜合體。將全域旅游、創意旅游、情感旅游、無景點旅游等新業態融入鄉村旅游發展,實現了三產有機融合,進一步拉長了游客的消費鏈,為旅游扶貧的可持續推進開辟了廣闊途徑。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伊金霍洛旗龍虎渠村立足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主動創新,發展幸福田園土地認養模式,有效激發了農村經濟活力。同時,以土地認養為“起跳板”,通過村委會、村民、勞務、土地入股的形式籌建成立了集農業精品、人文特色、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支部+貧困戶+農戶+電商”的農村專業合作社。村民整體收入均有了不小的提升。
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讓農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美好的生活,離不開越來越鼓的“錢袋子”。下一步,伊金霍洛旗旅游富民所探索出的種種新模式將繼續推行,切實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崔珍芳(圖文由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