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月8日訊 2月7日,“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內蒙古旅游推介洽談會在第22屆泰國國際旅游展期間舉行。中國國家旅游局國際司孫波副巡視員、泰國出境旅游協會陳耀源會長、泰國出境旅游協會首席顧問李朝文先生,中國國家旅游局國際司王茵副處長、中國駐曼谷旅游辦事處主任助理杜晶女士等領導參加本次推介會。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了解,此次推介洽談會目的就是學習、借鑒東南亞國家發展旅游的先進經驗,向東南亞國家的廣大旅行商大力推廣內蒙古旅游。同時,加強兩地旅游界之間的交流,增進相互了解,實現合作共贏。
逐步加深兩地旅游的交流合作 實現合作共贏
據悉,第22屆泰國國際旅游展于2月7日在曼谷開幕。國家旅游局牽頭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湖南等省旅游部門和企業組成中國旅游展團參展。少林功夫和湖南少數民族原生態歌舞作為本屆旅游展開幕式開場演出,驚艷全場,為中國旅游宣傳加分。中國展區設計新穎,造型獨特,兼具設計感與功能性,突出展示北國冰雪旅游資源及產品,為生活在東南亞熱帶地區的民眾帶來一股清涼。展區內資料豐富,有獎問答、3D拍照等互動活動生動有趣,吸引了大量觀眾。展覽期間,泰國旅游與體育部常務秘書蓬帕努、泰國出境旅游協會會長陳耀源等來到中國展臺,與中國展團成員就中國旅游情況進行了交流。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一直將以泰國為主的東南亞地區作為重點的境外營銷目的地,加大力度宣傳推廣,兩地旅游業界交往不斷深入,2016年在國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內蒙古接待了泰國旅游協會一行17人的考察團,體驗了內蒙古中部地區的冬季旅游產品,為兩地旅游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國家旅游局國際司孫波副巡視員致辭
中國國家旅游局國際司孫波副巡視員在致辭中表示,中泰兩國地緣相近,人文相親,互為重要的目的地和客源市場。泰國旅游資源豐富,服務品質優良,是東南亞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多年來一直深受中國游客喜愛。而中國古老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魅力也吸引著越來越多泰國游客前往游覽觀光。2017年中國共接待77.57萬泰國游客,同比增長3.6%,赴泰旅游的中國游客高達980萬人次,同比增長12%,雙向往來規模已超1000萬人次。

中國地域廣袤、民族眾多,東西南北各地風光各異。內蒙地處中國北部,這里有著壯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文化歷史、濃厚的民俗風情,是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地方。尤其是冬季的內蒙古,大氣雄宏的冰雪文化和靈動透徹冰雪產品,繪就了“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寬尺度、大視野的壯美畫卷。

據悉,近幾年,內蒙古與泰國及東南亞國家的旅游交往頻繁,旅游活動日益繁榮,越來越多的內蒙古游客選擇前往泰國觀光、度假。與此同時,2017年前往內蒙古的泰國游客數量上升到全年入境海外游客的第三名,展現出兩地旅游合作的巨大潛力。

內蒙古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王向陽調研員致辭
“美”是內蒙古最突出的特征
推介會上,內蒙古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調研員王向陽介紹稱,內蒙古旅游資源富集、稟賦優異,最鮮明的特征、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美”,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自然風光壯美。內蒙古地域遼闊、橫跨“三北”,118.3萬平方公里大地上,鋪展著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濕地、大山脈、大沙漠等自然景觀,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賞色、冬可玩雪,漫漫林海、皚皚雪原、浩浩河湖、綿綿青山、蒼蒼大漠,無不呈現出令人震撼的開闊與壯麗、令人陶醉的幽遠與靜謐。

二是歷史文化絢美。內蒙古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遠古以來,匈奴、烏桓、鮮卑、突厥、回紇、契丹、女真、蒙古、漢等民族就在這片遼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紅山文化、大窯文化、薩拉烏蘇文化等璀璨的歷史文化,留下了元上都、遼上京、成吉思汗陵和長調、呼麥、馬頭琴、安代舞等寶貴的文化遺產,被公認為是中華民族北方游牧文化的搖籃和草原文化的發祥地,崇尚自然、崇尚自由的文化血脈源遠流長。

三是民俗風情大美。內蒙古民族眾多、民俗獨特,草原上的人淳樸敦厚、真誠豪放,草原上的歌音色渾厚、聲調悠揚,草原上的舞剛柔并濟、熱情奔放,草原上的酒濃烈醇厚、回味悠長,草原上的肉味美色香、綠色天然,以蒙古族和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少數民族為代表,民俗風情具有開放、大氣、雄邁的氣質和魅力。

四是社會風尚和美。內蒙古人民擁有勤勞善良、熱情好客、誠信互助等優良品格,各族人民心連心、手拉手,守望相助、手足相親,千里草原到處呈現一派團結和諧的喜人景象,經濟社會發展生機勃勃、蒸蒸日上,祖國北疆這片熱土充滿魅力、令人神往。
王向陽稱,此次借國際旅展機會舉辦內蒙古冬季旅游推介會,就是為了加深了兩地旅游合作,全面介紹內蒙古冰雪旅游產品,謀求共贏、共進、共榮。

泰國出境旅游協會陳耀源會長致辭
據悉,推介會有近20家泰方旅行社參加,兩地旅行社交流洽談,在包機、切機位、送客內蒙古達成多項合作意項,增進了相互了解,進一步加深了兩地旅游的交流與合作。(文中圖片由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