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五大沙漠之首的巴丹吉林沙漠是全球唯一沙漠世界地質公園核心區,總面積4.92萬平方公里,東西長270公里,南北最寬240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沙漠,中國第三大沙漠,以“奇峰、鳴沙、湖群、神泉、古廟”五絕著稱。平均海拔高度在1100-1600米,巴丹吉林腹地的必魯圖沙峰高度1611米,相對高度500多米,堪稱“世界沙漠珠峰”。呈規律排列的巨大復合型沙丘連綿不絕,沙濤起伏,宛如海嘯卷起的巨浪,氣勢蔚為壯觀。沙山頂端,蜿蜒曲折如刀刃,沙壑縱橫,沙壁如峭。
巴丹吉林沙漠是阿拉善沙漠的主體,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銀額盆地底部。其中的巴彥淖爾、吉訶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
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竟然多達100多個。高聳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測的鳴沙,靜謐的湖泊、濕地,構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獨特的迷人景觀,每年吸引了上萬名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
在整個沙漠內部,僅有巴丹吉林廟和庫乃頭廟兩大居民點。基本無種植業。全部經營牧業,駱駝為該地主要家畜,數量居中國各旗縣之冠;次為山綿羊。沙漠內部無固定道路,橫穿腹部異常困難,中部及東北部基本為無水區。東南部的雅布賴鹽湖盛產食鹽,西部的古魯乃湖及巴丹吉林廟附近的一些湖泊內有碳酸鈉的沉積。
奇峰、鳴沙、湖泊、神泉、寺廟堪稱巴丹吉林 “五絕”。受風力作用,沙丘呈現滄海巨浪、巍巍古塔之奇觀。巴丹吉林沙漠占阿拉善右旗總面積的39%,相對高度200~500米,是中國乃至世界最高沙丘所在地。寶日陶勒蓋的鳴沙山,高達200多米,峰巒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錯落,沙子下滑的轟鳴聲響徹數公里,有“世界鳴沙王國”之美稱。
沙漠中的湖泊星羅棋布,有100多個,湖泊蘆葦叢生,水鳥嬉戲,魚翔淺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譽。沙漠東部和西南邊沿,生動記錄狩獵和畜牧生活的曼德拉山巖畫,被稱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
此外,在沙漠中還有多處泉水涌出,音德日圖的泉水最為著名,被譽為“神泉”。該泉處于湖心,涌于石上,在不到3平方千米的小島上有108個泉眼,泉水甘冽爽口,水質極佳。
著名的蘇敏吉林廟是阿拉善最古老最有名的歷史人文景觀之一,該廟建于1755年,建筑分上下兩層,面積近300平方米,相傳修廟的一磚一瓦、一石一木都是靠人工運進的。在沙漠東部和西南邊沿,茫茫戈壁一望無際,形狀怪異的風化石林、風蝕蘑菇石、蜂窩石、風蝕石柱、大峽谷等地貌令人嘆為觀止。
在沙丘的背風處,在沙丘的底部、湖岸邊、泉水旁,生長著許多沙漠植物和沙漠動物,是沙漠中的另一道風景。在沙丘的背風處,在沙丘的底部、湖岸邊、泉水旁,生長著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這環境惡劣的沙漠之中,除了綠色的植物生命外,還活躍著許許多多的沙漠動物,它們已經習慣了那里的酷熱、嚴寒與缺水,甚至身體的顏色也變得與沙漠相近,它們是沙漠中另一道流動的風景。
沙漠中部是高度約為200-300米的復合型沙山,形態復雜,高大密集,最高的巴彥諾爾、吉訶德沙山高度達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地表溫度則更高,冬、春季大風強勁,是內蒙古地區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一年中大風天數可達60天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