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連遭遇關店,頭頂“韓寒餐廳”光環的“很高興遇見你”一時間四面楚歌。上個月寧波關店事件還在持續發酵,11月14日,“很高興遇見你”餐廳武漢中南路店又因為無證經營、鼠患嚴重等問題被關店。由此,曾經憑借韓寒這一明星投資背景而風光無限的“很高興遇見你”,如今卻屢屢被曝出管理方面問題。不僅如此,在“很高興遇見你”打響招牌后,該公司欲趁熱打鐵,進行多品牌布局。但事與愿違,原本想要沾光的多個品牌現在恐受拖累,這讓“很高興遇見你”公司發展增添更大不確定性。
武漢門店被關
據當地消息,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微發布了針對“很高興遇見你”的整個檢查視頻,逐條列舉了涉事餐廳問題,包括無證經營;員工私人物品亂放;員工沒有按照規定穿著工作服;制冰機沒有按照規定清洗、保養;鼠患嚴重在內的多條違規事項。在視頻截圖中,可以看到餐廳后廚操作臺布滿油漬,還能清晰地看到餐廳內的老鼠屎。
據了解,“很高興遇見你”于去年進駐武漢,這家餐廳已營業了近一年時間,執法人員在店檢查期間,向店員索要食品經營許可證未果后,當場對“很高興遇見你”餐廳進行斷水斷電斷氣、停止營業的處理。
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言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不管是明星開的店還是老百姓開的店,不管是高檔餐廳還是路邊小店,只要和食品安全有關,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都會一視同仁,按照規定,獎懲分明。
這也是近期“很高興遇見你”被曝出的第二家停業的門店,上月底,曾因無證經營被處罰28萬元的“很高興遇見你”寧波店突然倒閉,并存在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情況,部分供應商無奈之下前往杭州“很高興遇見你”還在營業的門店討債。
資料顯示,“很高興遇見你”是上海燁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個餐飲品牌,主營創意菜,因裝修環境時尚清新,菜品設計、名稱等頗富創意,很受年輕消費者的歡迎。自2014年成立并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門店后,“很高興遇見你”又先后在上海、廣州、北京、成都、杭州、寧波、武漢等城市快速復制開店。
快速復制現管理痛點
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很高興遇見你”目前主要是以直營和加盟兩種方式進行門店擴張。以目前在北京的3家門店為例,其中2家為加盟店,1家為直營店,記者嘗試通過門店工作人員了解“很高興遇見你”的加盟條件及流程,但卻始終未收到對方的回復,而“很高興遇見你”的客服人員以及門店工作人員對于目前的門店數量也表示不知情。
值得注意的是,“很高興遇見你”自創立以來就一直利用將品牌與明星投資人韓寒進行捆綁宣傳的方式招徠消費者。有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因為餐飲行業的入行門檻相對較低,餐廳的模式又很容易被模仿復制,連鎖餐飲品牌通常都會以快速鋪店的方式搶占市場,但受制于企業的人力、財力有限,很多品牌都會選擇利用加盟的模式快速形成規模。這考驗的是品牌本身對加盟商的管理能力,如果加盟店出現問題,對于品牌本身的打擊很可能是致命的。
在“很高興遇見你”武漢店因餐廳后廚衛生情況堪憂而被監管部門強制閉店的消息曝出后,不少網友都表示對“很高興遇見你”很失望,并稱不會再去該餐廳消費。
“很高興遇見你”最近頻繁出現的問題也正暴露出“很高興遇見你”因快速復制在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而“很高興遇見你”在目前還未將主打品牌的管理工作夯實的情況下接連推出副牌,也被不少業內人士唱衰。
明星效應的AB面
事實上,除了在不斷地推出新的副牌外,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很高興遇見你”在外賣領域也惹了不少是非。今年9月,有媒體報道稱,消費者投訴“很高興遇見你”外賣難吃且開具發票還需多交0.1元。后經調查了解到這些在外賣平臺上的“很高興遇見你”餐廳多數并不是公司的堂食門店,而是由上海一家食品公司制作半成品,在各個外賣點再進行加工派送,菜單也是獨立設計的,所以和門店并不一樣,而這類外賣餐廳在北京、南京等多個城市都有。
對此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很高興遇見你”不斷嘗試推出各類時尚餐飲品牌,并且以這種方式涉足外賣領域,能夠吸引更多加盟商和消費者。但是餐廳本身的產品、服務等核心要素跟不上,無疑是在透支消費者及加盟商對于品牌的信任,“很高興遇見你”如果繼續以此種方式發展,前期依靠明星積攢的人氣將很快散盡。
明星投資餐飲在餐飲行業早已不是新鮮事,其中不乏業績口碑都不錯的品牌,但也有很多餐廳開業不久就無奈夭折。資料顯示,早在2009年趙薇曾在三里屯3.3大廈開過一家“樂福餐廳”,但該餐廳經營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因生意慘淡悄然關閉。此外,郭德綱經營的“郭家菜”也曾在三里屯熱鬧開張,上下兩層樓面積達3000平方米,內部裝潢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可如今在網上一搜“郭家菜”,就發現餐廳早在2013年5月黯然停業。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表示,盈利是商業企業的主要目的,餐飲企業成功的核心是產品品質、服務水平和環境水平,明星效應對于餐廳來說只是起到輔助的宣傳作用。如果本末倒置,過分地依賴明星效應,忽略餐廳經營的本質,最終會導致餐廳經營每況愈下。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表示,目前國內餐飲行業引入明星投資的案例并不少見,但是這些明星投資人多數并不參與餐廳的經營管理,而是讓明星光環成為了噱頭,以吸引消費者及加盟商。但是很多明星投資人并沒有經營餐廳的經歷,并不了解餐飲行業的市場規律,只是讓品牌本身淪為掙快錢的工具。餐飲企業不能脫離餐飲的本質,明星餐廳亦然,如果只依賴明星背景做營銷推廣,只能讓品牌本身逐漸走向衰落。
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郭詩卉/文 代小杰/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