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滴滴快車、專車等為代表的網絡預約出租車近年來發展迅猛,但實質上大部分是私家車在拉客,這一現象引發廣泛爭議。《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服務管理辦法》已公布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網絡預約的出租車應具有營運資質,禁止私家車接入信息平臺。
面對新情況,市場出現波動。近日,南京貴鋒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投訴稱,滴滴打車扣了三個月的管理費約一萬元,遲遲不發,要求重新簽一份合同。新合同提出對公加盟要求,即租賃公司要出資添置公牌新車,這讓租賃公司感覺壓力山大。
事發:滴滴要重簽協議,租賃公司不愿意
貴鋒汽車服務公司位于南京橋北,日前,公司負責人馮進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在今年3月份和滴滴打車簽訂了一份信息平臺服務協議,合同要到明年3月才到期。
可從11月初開始,滴滴打車方面拖欠“管理費”問題日益突出。據馮進介紹,所謂“管理費”,也叫“分賬”收入,因為以前滴滴打車在車輛這一塊,很多都是讓私家車掛靠一家租賃公司,租賃公司實施管理,而每個月滴滴司機運營收入,20%給滴滴打車,滴滴留17%,3%則劃給租賃公司。
“8、9、10三個月,每個月3000多元,加起來一萬出頭。”馮進說,這筆錢按照協議,應該是每個月結算上月的,可是至今,這三個月的費用都沒有打過來,而且自己公司名下的司機數量,從原來的400輛出頭往下掉,目前只剩360輛,11月份的收入同樣也沒拿到。
“因為滴滴把一些司機給直接劃走了。”馮進說,滴滴方面可以把司機劃走,這些在協議上也有規定,而租賃公司無能為力。
劃走司機、扣錢不發,馮進稱原因都是滴滴打車方面逼自己簽新的合同。而他一點也不愿意。
痛點:對公加盟要購新車,租賃公司壓力大
馮進稱,原來協議是跟滴滴打車所屬的“北京通達無限科技有限公司”所簽。新協議是跟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按對方的說法,因為公司主體變更,所以合同沒到期也只能重簽。
在貴鋒公司的電腦上,馮進調出了11月前后,滴滴公司方面發給相關租賃公司的郵件,提到對公加盟的事情。“這才是問題的關鍵,簽了新合同,我就要立即買10輛新車。”
馮進說,在郵件中,對方提出,對公加盟車輛最低門檻10輛,對公加盟車輛必須是對公車型表中的車型。簽訂合同后還要繳納10萬保證金。
對公加盟是指什么呢?馮進說,就是要租賃公司買滴滴提供的車型表中的新車,上租賃公司的公牌,然后再通過招募司機,并掛靠到勞務公司的形式,實現“公車”運營。
馮進的公司本來也有一二十輛掛公司牌照的車子,但符合其車型要求的并不多,按照滴滴打車方面的要求,起步門檻是10輛,一下子就要投入100多萬元,加上保證金,“壓力很大!”
馮進說,因對前景感到憂慮,他只希望把現有合同執行到期再說。但偏偏滴滴打車方面一再催他重簽合同。
否認:滴滴方面稱重簽合同對雙方都是好事
那么實際情況到底如何?11月27日下午,現代快報記者陪同馮進一起,趕到位于郁金香路上的滴滴打車南京辦事處,負責此事的談姓工作人員表示,重簽合同是正當的要求,租賃公司拒絕續簽并無道理。
據稱,因為公司主體變更,重簽合同是一個正常的程序,否則容易產生法律問題。他表示,新的合同文本中,對于雙方保障更健全。租賃公司堅持不簽,滴滴打車方面肯定無法接受,暫扣服務費并不是本意。
此事是否直接關系對公加盟?雖然當天滴滴打車方面拒絕將新合同給馮進拍照,但幾天后,他們還是出示了合同文本,從新文本中,的確并沒有對公加盟的相關條款。也就是否認新合同與對公加盟之間有直接關系。
算賬:利潤低,租賃公司不想繼續干了
為何貴鋒方面堅持不續簽新的合同?記者發現,單從收入上看,無法讓租賃公司滿意。
每個月3000多元,對于一家租賃公司來說進賬不算高。這一點,記者也咨詢了南京其他兩家租賃公司,他們此前也與滴滴有合作,據一位負責人稱:“掛靠幾百輛車,一個月也就三四千,5000輛車的掛靠規模,聽說也就一兩萬到頭了。”
馮進說,租賃公司提供掛靠服務,算是擴展業務。此前,他也利用過公司的公牌車輛,找來司機開滴滴專車,但結果跑了兩個月后,幾個司機都走了,因為司機每個月要交給租賃公司車輛使用費四五千元,還有油錢和人工工資,一個月營運毛收入也就一萬元上下,司機們覺得劃不來。
所以聽到要實行對公加盟,馮進心里有疑慮。因為租賃公司不同于正規出租車公司,租賃公司掏錢買下大批車輛,一旦閑置,成本壓力大,強行轉手必定虧本。
按照滴滴公司提供的條款,對公加盟從目前到明年3月份,20%的分賬滴滴是不拿的,全部給租賃公司,但是后期估計要調整。
現代快報記者聯系另外兩家租賃公司,他們表示在合同到期后,不接受對公加盟一事,將與滴滴解除合作。至于后面怎么辦,包括是否會加盟別的網絡約車信息平臺,只能說一切都存在可能。
回應:對公加盟如何操作,滴滴沒回復
租賃公司很關注《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服務管理辦法》何時出臺,在私家車基本明確被禁止接入網絡信息平臺的情況下,行業模式將發生變革。而滴滴打車的模式與神州租車不同,神州租車全部是自有車輛,而滴滴的模式是租賃公司買車加勞務公司派遣人員以及第三方財務,在轉型過程中,租賃公司掏錢買車,意味著他們在承擔這種轉型的代價。
“對公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是滴滴公司發給租賃企業郵件中的文字,并稱,10輛車只是最低門檻,“后期會隨時做出調整。”
關于對公加盟的具體思路,以及對租賃公司市場風險的憂慮有何看法,現代快報記者在滴滴打車南京辦事處沒有得到具體回復,辦事處提供了總部蔡小姐的聯系方式,不過多次撥打其手機,均無人接聽,發信息也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