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民航國際客運市場迎來井噴。一季度,四大航紛紛加大國際運力投入,其中,國航國際航線可供座公里增速是國內航線的2.1倍,東航國際運力增速是國內的2.5倍,南航和海航均為2.2倍。而除了四大航率先沖鋒陷陣,中型航空公司也不甘落后,吹響國際化的號角。
今年夏秋航季廈航將新開7條國際航線,其中涉及東南亞4條,東北亞2條,還有歐洲阿姆斯特丹1條,涉及新加坡、馬尼拉、大阪、曼谷、吉隆坡、東京、阿姆斯特丹等航點。2014年,山航在國際航線上的投入比2013年增加近1倍,今年延續這一趨勢,將開通濟南、青島經昆明前往印度新德里航線,緊貼“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川航也毫不示弱,今年新增加德滿都、莫斯科、東京、大阪等國際新航點,其中莫斯科洲際航線將由A330寬體客機執飛。
一直以來,國際航空市場上人們只將目光聚焦在四大航身上,隨著中型航空公司的崛起,他們也不可避免地在國際航空市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那么,中型航空公司現在的市場地位如何?又將構建怎樣的國際航線網絡布局呢?
一、中型航空公司國際市場的江湖地位不高
首先看國內各航空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江湖地位。如下圖所示,國際航空市場仍然是三大航的天下。國航占據34%的運力份額,高居榜首,南航以27%緊隨其后,東航則以22%位居第三。三大航聯袂占據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地位仍然不可撼動。四大航中的海航國際航線結構詭異,盡管開通波士頓、西雅圖、多倫多、柏林、莫斯科等遠程洲際航線,但在日韓等東北亞短程國際航線上基本空白,在國際市場上僅占據4.1%的運力份額,遠遠落后于三大航。而上航、廈航、川航、深航、山航等五家中型航空公司合計占據7.8%的運力,與海航接近,但與三大航的差距仍然很大。換句話說,五家中型航空公司的國際運力份額,不及三大航的十分之一,差距明顯。
二、中型航空公司戰略重心仍在國內
上面是各公司占據國際市場的運力份額,通過與行業的橫向比較,客觀反映了中型航空公司在整個市場的地位。那么,相對各公司自己來說,國際航線的重要性如何呢?
如下圖所示,三大航在國際市場的高份額不僅是因為他們的規模大、飛機多,同時也是他們將戰略重點放在國際市場,敢于投入,舍得投入。其中,國航投入最大,國際運力比重高達43%,超過四成,而東航和南航的國際運力占比也分別達到32%和34%,達到約三分之一。反觀中型公司,不管是出于對航線利潤的考量,還是沒有承擔開辟國際航線的國家責任,目前還主要專注于國內市場。其中,上航已與東航基本實現“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一體化管理,其國際運力占比最高,達22%;廈航和川航也紛紛引入寬體機,加大投入,國際運力占比達到上航的一半,均為11%;而深航、山航作為國航的子公司寬體機引進受到限制,主要專注于國內市場,其國際運力僅占公司總體運力的5%和6%。
總體而言,中型公司由于管理體制和發展戰略的不同,在國際運力投入上呈現明顯階梯狀分布。與東航實現整合管理的上海航空占比最高;廈航、川航兩大較為獨立運作的公司均大幅加大了國際運力投入,位居中游;而深航和山航在國航較為嚴格的集團管控下,主要承擔專注國內市場的定位,國際投入較小。
三、航線網絡布局,各顯神通
深航的“謹慎”國際化。相對來說,深圳航空的國際化進程較為緩慢。特別是國航入主后,國際航線被國航整合,戰略重心回歸國內,其機隊規模已達155架,但尚未引入寬體機。目前也僅有新加坡、曼谷、大阪、首爾等4個航點,其中在新加坡、曼谷等東南亞航線投入三分之二的運力,而在大阪、首爾等東亞航點投入三分之一的運力。從國內網絡重心來看,運力也主要集中在深圳和西安兩個異常強大的基地,其中深圳投入近七成的國際運力,而西安也達到兩成。
廈航的專注市場戰略。在十二五前期,廈航仍主要“以國內市場為主、以國際市場為輔”,但在近兩年國際化進程提速。目前擁有115架規模的純波音機隊,其中,訂購的6架B787-8飛機將于年內全部交付并陸續投入國際市場。從網絡重心來看,廈航在兩個核心基地廈門和福州分別投入五成和四成的國際運力,涉及10個國際通航點。在國際通航點選擇上,專注于福建華僑和商務往來眾多的東南亞市場,約投入近9成的運力,市場專注度極高。
川航的遠程航線“全面開花”。川航是較早引入寬體機的中型航空公司,在其100架飛機中A330已有7架,主要執飛莫斯科、悉尼、墨爾本、溫哥華等遠程洲際航線。在網絡布局上川航“全面開花”,目前已開通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洲際航線,還涉及東南亞、東亞和南亞等中短程航線,網絡覆蓋范圍不僅在中型公司中稱雄,甚至超過海航。從網絡重心來看,國際運力主要集中在成都,集中度約為六成,此外在重慶投入兩成,沈陽也有一成運力投入。
上航的上海樞紐戰略。上航目前已完成和東航的全面整合,因而并沒有獨立的國際發展戰略。目前機隊規模73架,其中寬體機多達12架,分別是6架B767和6架A330,寬體機占比在中型公司中獨占鰲頭。其國際通航點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東亞,分別投入75%和25%的運力。其航線定位十分清晰,95%的運力均投放在上海,樞紐集中度極高。
山航的“大三角”戰略。山航目前擁有80架飛機,全部為窄體機。從網絡布局來看,東南亞和東亞各占一半。目前國際運力主要投放在濟南、青島、重慶,分別投入四成、四成和一成五的運力,而作為其大三角重要支點的廈門尚未開通國際航線。
目前,深航、廈航、川航、上航、山航等中型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線尚未撼動三大航的統治地位。但中型公司國際航線布局各有側重,各有思路,如充分借助當前國際市場高速發展的春風,未來將不可避免地成為國際航空市場上一支重要的力量,為我國國際航線帶來新的動力。
(責任編輯 :徐晶慧)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