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吉村借助黃皮優勢,發展多種經營,開起了農家樂。 宗華 攝
夏日的熱風拂過樹梢,黃皮成熟了。一串串懸掛在枝頭,宛如一顆顆黃褐色的寶玉。摘下一顆,剝去外衣,晶瑩剔透的果肉十分誘人,放入嘴里,一股甜酸立即充滿你的味蕾,美妙的滋味,讓人欲罷不能。
黃皮這種神奇的水果,在儋州有比較悠久的種植歷史,得天獨厚的土壤、氣候條件,成就了儋州黃皮優良的品質。今年來,儋州開始著手將“儋州黃皮”打造為知名農業品牌,并初見成效。黃皮產業,正迅速成長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產業。
“海南黃皮看儋州,儋州黃皮看大成!碧崞鹳僦蔹S皮,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大成。據悉,大成全鎮145個村莊,家家戶戶都種有黃皮樹。據不完全統計,全鎮共種有黃皮樹28000多株,以調南村、推賽村、新風村、小嶺村最為密集,村莊房前屋后、田間地頭都種有黃皮樹。
其中,推賽村南吉村村民小組、小嶺村那碑村村民小組和可溝村可帶村村民小組等各存有百年黃皮園10多畝。因交通便利,加之政府投入引入旅游功能,南吉村的黃皮園目前最為炙手可熱,摘黃皮、品黃皮美食、賞農村風光的游客較多。
南吉村是一個貧困村,全村36戶,半數以上是貧困戶。盡管離225國道只有800米左右,但2014年以前這個村子鮮有人關注,村民的經濟收入以橡膠為主,黃皮主要是農戶的庭院經濟。2013年,橡膠價格低迷,南吉村年人均純收入僅2000多元。
“以前沒人重視這種果樹,在橡膠價格好的時候,不少人砍掉黃皮改種橡膠。”推賽村黨支部書記符毅隆介紹說,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黃皮價格較低,市場價每斤僅3元左右。而去年,南吉村的黃皮地頭收購價漲到8元每斤,今年這個數字又變成了10元。得益于黃皮價格的上漲,2014年南吉村人均純收入增至6700元,其中黃皮的貢獻率約占60%,已超過橡膠躍居第一。
黃皮價格的上漲不是偶然的,這得益于儋州市政府的精心謀劃和大力推動。2014年端午節期間,儋州市政府推出“品香粽·摘黃皮·農家休閑游”活動,初步改造的南吉百年黃皮園得以走出“深閨”。今年,儋州著手將黃皮打造成儋州知名農業品牌,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宣傳推介,儋州黃皮開始聲名遠揚。
據大成鎮黨委書記林春曉介紹,以南吉村為代表的大成黃皮價格一路上揚,也帶動了儋州其他地區黃皮價格的上漲。甚至在?,有果商開始打著“大成黃皮”的旗號搶占市場!耙郧,是黃皮收購商來果園里挑選黃皮,現在收購商若給不出令農戶滿意的價格,都進不了果園!
黃皮價格大漲,村民們發展黃皮產業的積極性又回來了。符毅隆介紹說,目前南吉村開始掛果的黃皮樹約100畝,去年又新種300畝。如今在南吉村,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凡是有空地的地方都種上了黃皮樹,既綠化了村莊,又給村民們帶來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南吉村村民符樹武,20多年前就開始利用自家林地連片種植黃皮,擁有6畝黃皮園。前兩年,他家的黃皮收獲后主要靠自己運到附近西培農場的集市上去賣,價格才5元左右每斤。今年,他將黃皮園交給村委會統一經營管理,打造成黃皮采摘園,讓游客自采,按10元每斤收費!敖衲6畝黃皮預計產值可達4萬元,比往年大幅增長!狈麡湮涓吲d地說。
符毅隆算了一筆賬:一株黃皮樹單株產量約50-80斤,按照10元每斤算,單株產值至少500元!澳霞迕考颐繎糁辽俜N有黃皮樹10株以上,按照今年這個趨勢,農戶大幅增收肯定不成問題!睂π屡d的黃皮產業,符毅隆信心滿懷。
儋州市農技中心主任吳曼峰介紹說,儋州正在大力發展黃皮產業,將“儋州黃皮”打造成為儋州知名農業品牌。根據計劃,今年儋州將在那大、大成等地種植黃皮2000畝,三年內儋州黃皮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