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2018年全區加快旅游發展推進會上,內蒙古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鄭宜平提到:在過去的一年,全區旅游業增長異軍突起,發展令人矚目。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其中:服務體系建設得到重視并提檔升級,廁所革命走在全國前列。
鄭宜平在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時指出:要持續開展廁所革命。創新開展廁所革命新三年行動,細化落實旅游廁所建設任務,進一步提升5A級景區、高速公路服務區、重點交通集散點、鄉村旅游點、旅游餐館、娛樂場所、購物街區和美食街區的旅游廁所建設質量和服務水平,實現全部5A級景區和30%的4A級景區旅游廁所建有第三衛生間。要加強貧困鄉村牧區旅游廁所建設力度,將廁所革命向有旅游資源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傾斜。旅游廁所建設要堅持量力而行,便利實用,綠色環保,建管結合,健全機制,管理到位,創新模式。
自2015年開展“廁所革命”以來,三年內,我區累計投資10.49億元,新建、改建旅游廁所4054座,基本實現主要道路沿線、旅游景點、交通驛站等全覆蓋。旅游廁所以“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為目標,切實解決游客如廁難。“廁所革命”實現了量的突破和質的提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
自2015年實施廁所革命工作以來,草原牧區廁所實現了質的飛躍,由室外走進室內,越來越多的牧戶安裝上了沖水式廁所。在烏拉特中旗川井蘇木哈拉圖嘎查,有4000畝草場。作為土生土長的牧民,她見證了草原廁所的變遷。從“草原處處是‘廁所’”到“只在屋里上廁所”,這片草原上的人們用了5年時間。
在自治區東部的阿爾山世界地質(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從小處著眼、從實處入手,全力推進旅游廁所革命,經過幾年的扎實努力,景區內的廁所數量和質量有了顯著的提升,結合林區環境,廁所在建設中全部使用木質材料,建筑風格上融入了當地林區和火山元素,從環境、布局到整體形象設計,再到第三衛生間,都已經成為生態景觀的一部分,受到了廣大游客的好評。楊芳芳(文由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