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鄂爾多斯市烏審旗薩拉烏蘇國家濕地公園創新理念、超前構筑、盤活資源、打造載體,在基礎設施建設、宣傳教育、檢測保護等方面打出“組合拳”,讓“地球之腎”充分集聚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樸、文化積淀深厚的優勢,為鄂爾多斯全域旅游注入持久“綠韻”。
2017年,薩拉烏蘇國家濕地公園重點區域綠化255畝,共栽植各類綠化苗木7萬余株,布設滴灌配套設施15000米;在候鳥重點繁殖區完成圍欄封育1.5公里,完成建設監測臺1處,建設巡護道路12.4公里;制作了印有薩拉烏蘇國家濕地公園標志和主題文字的環保袋、宣傳紙杯、雨傘、飲水杯等宣傳物品3000余件(套),在濕地公園內、重要交通道路兩側制作各類宣傳牌83塊,通過參加全區“愛鳥周”等活動,走村社、進校園,普及濕地知識,宣傳保護濕地;聯合開展大檢查4次,清理垃圾20多噸;安排專人定期對濕地公園內水文、土壤、氣象、候鳥開展監測,持續開展濕地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首次實地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同月在例行監測過程中拍攝到本年度首批遷徙候鳥——大天鵝,為完善濕地野生水鳥和野生植物電子信息檔案提供了詳實資料……做到了每一項都“有案可查”。
團體游、自駕車、徒步行,年假期間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走進薩拉烏蘇國家濕地公園賞冬景,助推鄂爾多斯生態譜系中的這塊“國字號”招牌逐步“跳出”無定河流域、毛烏素沙地,沖破歷史的塵埃在鄂爾多斯高原上再放光彩。
2018年,鄂爾多斯市聚力攻關打好三大攻堅戰,發揮優勢,補足短板劣勢,讓濕地公園擴標提質,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構筑起堅實的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鄂爾多斯防線作出貢獻。張曉艷(文由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