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霍林郭勒持續調整產業結構,把旅游產業作為壯大農村經濟的重要領域,積極探索農旅結合,變“冷資源”為“熱經濟”,促進“第一產業”接“二”連“三”,實現了農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鄉村旅游發展之路。
發展鄉村旅游成為構筑霍林郭勒“全域旅游”大格局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全市有多家企業和個人榮獲國家榮譽稱號,其中鑫豐樂生態園被授予“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戶”,六畝地農莊被授予“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張士華等人被授予“中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稱號。
霍林郭勒精心規劃和布局,科學制定鄉村旅游發展規劃,重點圍繞景區周邊和國省道沿線進行布局,充分展現清新宜人的地域風情。在調整產業結構上,大力發展林果、蔬菜等特色產業,促進鄉村旅游與特色產業的深度融合。在民宿的建設和改造中,更多地融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和文化符號。在旅游文化方面,充分發掘東北民俗文化,使之與當地文化結合,變文化資源為旅游資源。
在彰顯特色上下功夫,霍林郭勒堅持以農耕文明和鄉愁情結為魂,走出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路子。對確定的鄉村旅游重點村,依托不同資源優勢打造不同的旅游品牌,最大限度地發揮品牌優勢和效應。其中,巴潤村是第一批重點建設的特色民宿小鎮,目前擁有規模果蔬大棚1000余畝,是一座集觀光旅游、科普教育、休閑度假的生態村落。一場二人轉、一桌農家菜肴、一本小人書、一幅紅色宣傳畫、一次農事體驗構成旅客的一次暢快之旅,真正讓游客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為使發展鄉村旅游最終讓農民實現增收,讓農民受益,堅持農民主體的原則,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市政府整合各渠道的資金,不斷改善鄉村基礎設施條件,對積極性較高的民宿業主給予一定的補貼,讓農民由“要我干”轉變到“我要干”;另一方面指導農民成立合作社,通過規范化管理,吸引吸納空余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創業,緩解空心村社會問題。
霍林郭勒市還將繼續實施“旅游+扶貧”,形成“一戶帶動多戶、一產帶動多產、一村帶動一片”的規模效應,以旅游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繼續唱響旅游精準扶貧進行曲。(文由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提供 付銀春 整理)
(責任編輯 :傅云鵬)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