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積極倡導和推動老年產品分等分級工作。這是引導市場選擇、區別產品良莠、增加服務針對性的必要之舉,旅游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或大旅行社在這方面應做積極的探索,本著先易后難、質價相符、引領選擇的思路,循序漸進地進行嘗試。
我國老年市場很大,60歲以上老年人約2.2億,占總人口的16%,相當于幾個中等國家的總人口;老年旅游是一個現實市場,50后、60后人群的相繼退休,讓這個市場的消費理念快速變化,出游比例在快速提升;老年市場開發是初步的,可開發的潛力很大,只要做針對性的市場開發,就會有較豐厚的回報。
開發好老年旅游市場,重點應在細化深耕上做文章。
一、細分細化
老年旅游市場很大、層次很多,僅從行動方便程度上,便可劃分三四個層次。從出游愿望、選擇喜好、經濟實力等方面,也可以進行市場細分。
老年人不愿外出旅游,覺得旅游太累太趕,一是體力和精力的客觀情況,二是選擇不到合適的旅游產品。要想做好老年旅游市場,讓老年人青睞這種旅游產品,就必須首先細分細化市場,不能一種產品打天下。如剛退休的、精力和實力都好的老年人,多愿選擇自助游、自駕游,不愿隨團跑,最需要的是旅游資訊、住宿預訂或組團自駕等;熱衷于健身、舞蹈、歌詠等集體活動的老年人,樂于一起外出參賽、表演和交流,并順便游覽名山大川、知名景點,若能在異地組織集體活動+旅游的產品,即使總體報價不便宜,也會受到他們的喜愛;有知青、兵團、三線工作經歷的老年人,對故地游大多一往情深,若有意開發故地+周邊游的旅游產品,也一定會有較好的市場反響;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休閑或反季節生活成為一些老年人的定時選擇,有的冬季選擇去南方,有的暑期選擇到海濱或北方,如何提供更多的可選擇的異地休閑,也是一個很現實的龐大市場。
二、分等分級
老年旅游應該實行分等分級,既有利于市場識別和銷售宣傳,也有利于引領老年產品開發。人們偶爾看到一些報道,說某某旅行社拒絕老年人報名參團,或對參團老人額外加價,管理部門被迫出面干涉和糾正。這類案例,表面看是對老年人有所歧視,實則反映了組團者與參團者的期望偏差,深層次問題是旅游產品缺乏針對性。沒有旅游產品的分級分等,就難免會出現市場錯位。
我國老齡化工作正處于起步階段,老年旅游產品開發正在逐步探索,應積極倡導和推動老年產品分等分級工作。這是引導市場選擇、區別產品良莠、增加服務針對性的必要之舉,旅游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或大旅行社在這方面應做積極的探索,本著先易后難、質價相符、引領選擇的思路,循序漸進地進行嘗試。這類產品只要有鮮明的市場細分和質價相符的服務保證,就一定會有不錯的市場前景。今年初,我收到作家畢淑敏簽名的新書《非洲三萬里》游記,該書記述了她乘坐“非洲之傲”火車旅行的見聞和感觸,既是號稱“史詩般的旅行”,也是世界上最奢華的旅游,每天開銷近800美元。由于這項旅游產品服務精細,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青睞,車上最大年齡的是一位87歲、到過113個國家的老先生,還有先后乘坐該專列7次的一位德國老太太。
老年旅游產品的分等分級,既要考慮年齡、健康、腳力等因素,也要考慮項目、服務和價格,通過明確的劃分等級,可以使人對產品所要求的消費者身體狀況、旅行社提供的配套服務一目了然。即使乘坐同一艘郵輪,旅游產品也可以根據身體條件劃分不同的等級,如參加郵輪上面的項目多少,靠港后的陸上活動多少,是否需要派人陪護、輪椅服務等。當然,這些服務不應是無償的,應該按質論價、按項目選擇論價,只要在服務上確有保障,就能吸引有經濟實力的老年人報團出游。
三、加強服務
解決老年人出游的瓶頸制約,一在提升旅游消費意識,二在加強針對性的服務,這兩個問題解決了,老年人出游比例就會提高,出游半徑就會越來越大。
解決出游開始的和最后的一公里。這是撬動該市場的敲門磚。不少老年人信奉“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通常愁于人生地不熟,期望出游后的一切都有人帶領或代勞。因此,出門有無人接、回來有無人送,成為影響出游選擇的不可忽略的因素。近年來,日常生活中這類案例越來越多,例如:北京一些社區為了考核達標,每月組織社區居民免費乘車到大型企業、體育中心和休閑場所參觀;一些房地產企業為了推銷積壓房產,專門準備了接人看房的專車;甚至一些“黑旅行社”為招徠更多客人,也對入住市內各賓館的游客提供上門接客服務。因此,出行接送應該是老年旅游服務的必備項目。
加強旅游咨詢、旅游體驗、旅游維權。老年人經濟來源比較單一,選擇出游非常謹慎,旅行社企業應該重視咨詢、加強咨詢,做好解疑釋惑。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可以讓老年人通過觀看錄像資料,對即將啟動的旅游行程有個預先了解,搞清楚旅行中會觀賞什么、旅行節奏如何、食宿標準怎樣、能夠享受哪些服務,起到一個預知和提示作用。可以通過積極受理老年人的旅游維權,解決旅游行程中的一些問題,贏得一些好的口碑。
加強旅游行程中的針對性服務。一是控制戶外運動量。旅游行進節奏要舒緩,登高下坡幅度要適當,每日運動總量要控制,避免太急太快或超大運動量。二是保障較好的食宿條件。如供應熱水、較軟的飯菜,適當的油鹽(或忌食油鹽辛辣),較短的時間內能找到衛生間,居所保持相對安靜。三是照顧年老體弱、行動不便者。這在老年旅游中是很常見的。照顧和保障的程度越高,老年人出游的比重就越大。可以參考醫院聘用護工、民航對老弱病人提供輪椅服務、火車站聘用小紅帽搬運行李等做法,雇用有經驗的人員進行陪護陪游,解決部分老人行動不便的問題。四是解決醫療急救問題。針對老人較易生病的問題,可根據游程遠近預先選擇一些醫院,作為應急醫療救護的服務保障。
四、培育市場
無論是在北京街頭,還是在江南古鎮,我們常能看到正在觀光的外國老年旅游團,他們不遠數千里來到中國,蒼顏皓首,步履蹣跚,有的甚至坐在輪椅上。這種現象很少出現在中國旅游團里,即使不容易地看到一次,也多半是家里人推著爺爺奶奶逛公園,而極少遠涉重洋出國旅游。最基本的原因是老年人的出游意識還不夠強烈,這一市場還有待很好地培育和挖掘。
其一,大力宣傳老年旅游。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老年旅游,從3年前頒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到最近國辦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都對加快發展老年旅游提出了明確要求。老年旅游已經成為消除老年人孤獨、“老有所樂”、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標。鼓勵老年人參與旅游,飽覽大好河山,讓夕陽紅更加絢爛,應該作為老齡委、中宣部、文明辦、新聞出版廣電、旅游等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大力倡導老年旅游,增強老年群體的出游意識,推動老年旅游市場的發育。
其二,積極倡導家庭助游。老年人愿不愿意出游,與家庭子女的態度密切相關。要弘揚孝老敬親的優良傳統,把鼓勵老人出游、陪伴老人出游、孝敬老人出游作為具有時代特征的家庭新風尚。有條件和經濟實力的子女,應盡量在老人壽誕、重陽節、節假日陪伴出游,或為其買單報名參團外出旅游;沒有條件的子女,應積極鼓勵老人與社區居民、親朋好友結伴旅游。
其三,鼓勵企業讓利老年旅游。企業是開發老年旅游的市場主體,只有積極培育和引導市場,才能在市場成熟中不斷收益。可以依托居委會、老年協會、自娛自樂組織等,切實加強與老年群體的聯系,如同程網在蘇州等城市組織了“百旅會”的若干活動,以每日定時發送微信維系與社區老人的聯系;應加大針對老年市場的宣傳和營銷,可以通過社區廣告欄、分眾媒體、自媒體,讓老年旅游的理念、信息、產品走近億萬老年人;應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為鼓勵老年人出游切實創造條件,如落實景點景區對老人免票,對重陽等重要節日陪伴老人出游的也應給予免票優惠,對有老人參加的以家庭為單位的參團者給予優惠,逐步開發“+老人”的旅游產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