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陽江12月6日電 (蔡敏婕)作為廣東經濟發展引擎,珠三角地區發展并不均衡。珠江以東地區經濟競爭力強,以西地區經濟實力相對較弱,成為制約廣東發展的“短板”。珠海、中山、江門和陽江(以下簡稱“珠中江陽”)四個城市地處珠江西岸,以共同旅游優勢為發展重點,希望做大區域旅游“蛋糕”。
近年來,廣東力推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加強區域合作已成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選擇。尤其是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珠中江陽”四市旅游交流合作日益頻繁,打造珠江西岸休閑旅游目的地,發展旅游經濟成為該區域發展的切入點。
“珠中江陽”四市海陸地相連,東通港澳,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和補給港,并共同坐擁一千三百多公里長的海岸線,旅游資源豐富。陽江海陵島南海商船,江門開平碉樓,孫中山故居,連接中山、珠海、澳門三地的岐澳古道遺址等對外交往歷史久遠。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后,“珠中江陽”四市到香港、深圳等珠江東岸城市將更加方便快捷,區域旅游發展迎來新的機遇。
目前“珠中江陽”四市已形成一定規模的沙灘及海水浴場、海內外知名的高爾夫休閑度假場所、多形式的體育節事活動、游艇生產基地及以珠海航展為發展基礎的航空旅游。例如珠海擁有九州港直升機機場,并已開通到外伶仃島和大萬山島的旅游航線。
有專家預計2016年至2020年,“珠中江陽”接待過夜游客達6272萬人次。旅游收入可達到1222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率9.20%。
濱海旅游在世界旅游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呈現強勢增長態勢,“珠中江陽”四市經濟發展使休閑度假旅游、探索性旅游等濱海運動休閑旅游獲得現實的市場空間。
暨南大學旅游研究規劃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梁明珠認為,越來越多民眾重視旅游消費的品質和個性,加之港珠澳大橋帶來交通區位轉變、國家政策帶來的新機遇,濱海運動休閑旅游需求強勁,“內地旅客由觀光游覽游向休閑度假游進行轉變、外國游客體育旅游需求增長和港澳地區游客高端旅游需求旺盛。”
由于粵港澳同處珠江口灣區,形成旅游客源的共生和伴生關系。梁明珠稱,游艇將成為廣東建設的重點,珠三角游艇產業由此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粵東、粵西優良岸線區域適時發展。粵港澳三地可以實現游艇自由行,水域航權審批的適度放開。
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風景與旅游規劃中心主任黃少輝稱,“珠中江陽”可以嘗試發展“快旅慢游”模式,以“一帶一路”為引領,以陸上驛站、海上港口和低空機場共同構建的“海陸空”旅游廊道,打造國際化、全域化、一體化的旅游目的地。(完)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