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日在杭州拍攝的一手機上安裝的滴滴出行和優步客戶端圖標。
當日,滴滴出行宣布與優步全球達成戰略協議。
龍 巍攝(新華社發)
移動出行行業,與眾多人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滴滴優步合并后的一舉一動引人關注。業內專家表示,企業的強強聯合,有助于移動出行行業告別“燒錢大戰”,進一步邁向正規化、品質化,但行業競爭的烈度與強度,并不會因此減弱——
滴滴出行收購優步中國已暫告一段落,但此舉將給移動出行帶來哪些影響,卻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問號。這不僅是因為移動出行何去何從,將深刻影響行業從業者與消費者的生活細節。作為O2O行業中成熟度最高的細分領域,移動出行的一舉一動對行業更起著“風向標”的作用。
滴滴優步合并,時機為何會選擇現在?是否會形成壟斷進而影響消費者利益?移動出行行業將駛向何方?針對這些各界關心的熱點焦點話題,《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多位企業人士和業內專家。
合并是否傷害活力
“剛合并就漲價了”“補貼應聲而止”,連日來,關于滴滴優步坐地漲價的言論在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隨處可見。果真如此嗎?8月2日,《經濟日報》記者乘坐滴滴專車從北京馬家堡到西安門,花費43元,并有9.3元優惠券補貼。兩周前,記者乘坐滴滴專車,同一路線的花費為44.1元。可見,滴滴優步合并后坐地起價言論,有不少水分。
補貼雖然是出行平臺攬客的制勝一招,但從監管層而言,補貼也需要有底線。剛剛出臺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就明確規定,網約車平臺公司不得有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等行為。可見,從長遠而言,補貼還真有可能縮水。
杭州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吳偉強就表示說:“當兩家企業獲得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后,沒有動力也沒必要再投入巨額補貼來拉攏消費者。”遼寧亞太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也認為,“巨額融資、不計成本補貼,是滴滴與優步成長的必殺技。但是任何商業模式,終究還需盈利。”
不過,對消費者而言,補貼減少不一定是壞消息。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就認為,單純通過價格戰來爭奪用戶,忽略服務和安全,最終依然會傷害到用戶體驗。他表示,收購有利于移動出行服務走向正規化,品質化。
市場普遍的擔憂還在于移動出行是否會出現壟斷。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專車市場中,滴滴專車份額以85.3%排名第一,優步以7.8%排名第二,二者合計已超過90%。吳偉強坦言:“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競爭的市場是一個理想的市場,壟斷和寡頭會削減競爭水平,從而使得市場缺乏效率。”
在北京中治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任鴻雁看來,消費者不必過分擔心所謂壟斷。“其實不用糾結是否需要進行反壟斷申報,而是要看二者合并之后,是否觸犯《反壟斷法》的規定,是否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為何選擇現在“牽手”
滴滴出行獲得蘋果10億美元投資,優步獲得沙特公共投資基金35億美元,優步宣布新一輪融資高達60億美元,滴滴出行宣布新一輪融資高達73億美元……消費者對不久前這些“一山更比一山高”的融資記錄還記憶猶新,手握大把真金白銀的兩家企業應當頗有資本,為何還要合并?
有錢不假,但錢不能這么花。數據顯示,滴滴出行在過去的一年中,每周要花7000萬美元到8000萬美元,每年花40億美元來補貼司機;而優步中國過去一年補貼達到10億美元之多。易到創始人周航甚至表示,2015年整個出行市場花掉了200多億元。
“燒錢大戰”令滴滴與優步的資本方相當擔憂。東南大學交通與法制中心主任顧大松將“燒錢大戰”斥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割喉式競爭”,“收購證明了市場和資本理性。”中國跨境電商委員會原秘書長劉強則表示:“互聯網時代的資本運作與以往有所不同,它是基于全國性市場的整體聯動投入,投資量大,市場啟動快,競爭廝殺也更激烈。在競爭格局基本明朗后,投資方為了尋求投資效益和規避風險,必然加快整合的速度與規模。”
促成滴滴優步聯姻的另一個因素,則是政策環境的優化。在滴滴的收購公告和企業負責人的內部郵件中,多次出現《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O2O部助理分析師張婧表示,上周網約車新政的出臺,明確網約車獲得合法地位,對滴滴優步中國作出合并決定有重大推動作用。一方面,網約車身份“轉正”,產業發展趨向明朗,另一方面,未來兩大平臺都面臨申請相關資質,獲得地方政府頒發的運營許可等問題,合并也將使這些問題的解決效率大幅度提高。
市場會否歸于一統
行業第一、第二“在一起”了,移動出行行業會因此硝煙平息嗎?與滴滴出行和優步中國業務高度相似的神州優車,今日開盤一小時股價就跌去4.27%,似乎印證了市場對未來競爭的悲觀態度,但真的如此嗎?
從移動出行領域來看,滴滴與快的合并后,市場同樣認為格局已定,但隨后優步依然成為滴滴有力的競爭者。從目前來看,易到、神州等企業也并未服軟。周航在其內部信中就表示:“有人說老大和老二合并之后,市場就歸于一統了,天下并沒有這么簡單的事情。”8月2日,易到的母公司、樂視創始人賈躍亭也在微博上發聲力挺:“專車之戰沒有結束,生態助力才能創造更高的用戶價值和更好的服務體驗。”
考慮到移動出行用戶和司機黏性并不高,短期之內,競爭似乎還將繼續。但無論如何,握有巨大市場份額,滴滴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代表中國移動出行的整體發展方向。那么,滴滴下一步將如何出招?
一方面是繼續開拓國際市場。滴滴出行總裁柳青表示,滴滴將繼續積極拓展國際化策略。不過,由于之前投資的東南亞最大打車應用Grabtaxi、美國分享出行領域的知名應用Lyft、印度最大搭車服務公司Ola,實際上都是優步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對手,而現在優步已經成為滴滴出行股東。如何處理這一“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將是滴滴必須面對的問題。
另一方面則是騰出手來發展新技術,開拓新業務。市場研究機構艾媒表示,純靠平臺傭金收入難以支撐專車的可持續發展,運營商必須在穩定現有業務的同時積極擴展周邊業務。滴滴出行資深副總裁陶然此前表示,滴滴將在包括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尋求技術突破。此外,先后投資了優步和滴滴出行的中國人壽,還有可能為移動出行帶來新產品。廣發證券分析師曹恒乾此前說:“顯然,作為一家大型保險企業,中國人壽試圖通過投資布局‘互聯網+金融’。”(經濟日報記者 陳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