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市民向本報熱線反映,他們在“淘在路上”APP上購買旅行產品,豈料無法使用,退款無法索回。記者了解到,6月23日晚,“淘在路上”(上海雀沃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即日起正式停止運營,所有員工被強制離職。“淘在路上”停業清算,人去樓空,讓消費者的維權之路變得難上加難,不知結局如何。
酒店并未收到錢款
今年春節前,市民張小姐通過“淘在路上”APP預訂了一份價值699元的蘇州某酒店住宿產品。6月22日,她打電話聯系酒店預約時被告知,酒店未收到來自“淘在路上”的錢款,且已停止業務合作,所以張小姐不能入住。
事后,張小姐發現聯系不上“淘在路上”。6月24日,她打開“淘在路上”APP,看到一份告用戶書,上面稱:“受到資本寒冬影響,公司經營陷入困境,即日起暫停‘淘在路上’電商業務。”告用戶書的文末還留下了一個投訴郵箱。但張小姐表示,當天她把退款申請發送后,至今無回復。
張小姐表示,6月28日開始,“淘在路上”APP的訂單頁面上已查詢不到任何訂單記錄,系統后臺清除了她的所有訂單信息。“我身邊幾個預付的朋友也是相同情況,既不能照常使用,也找不到人退款。”
客服熱線無人接聽
無獨有偶,市民陳小姐也反映,早前她通過“淘在路上”APP辦理了兩個人的日本簽證,支付了800元。“淘在路上”委托一家簽證代辦公司辦理,之后,陳小姐把護照寄給了這家公司。6月17日,她接到短信通知稱,簽證已經辦理出來了,但蹊蹺的是,她遲遲未收到護照。簽證代辦公司回復陳小姐稱,至今沒有收到來自“淘在路上”的錢款。“我的護照被扣住了。”陳小姐說,為了拿回護照,她只得再次支付800元給這家簽證代辦公司。“辦一次日本簽證,我一共花了1600元”,這讓陳小姐十分郁悶。
此外,還有一位市民鐘小姐反映,她在“淘在路上”訂購了價值773元的旅行產品,還未使用過,現在平臺倒閉,她不知如何維權,多次撥打客服電話,卻無人接聽。
近日,記者也嘗試撥打“淘在路上”客服電話,撥通后始終是錄音電話,表示客服繁忙,無法接聽。
停止運營人去樓空
資料顯示,“淘在路上”是一款售賣旅行當地游、周邊游商品的APP,業務涵蓋機酒套餐、酒店客棧、景點門票等多項旅行產品。今年4月初,“淘在路上”表示新一輪融資已經確定,將于近期披露。遺憾的是,“淘在路上”最終沒能挺過資本寒冬的困境,宣告停止運營。
記者從本市12345市民熱線處了解到,自今年上半年以來,關于“淘在路上”的投訴已達到40余件,其中大部分的投訴內容為供應商沒有收到該平臺錢款,導致消費者無法正常使用。
6月24日,閔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前往“淘在路上”位于田林路1036號內的辦公點,發現該處已經關門,也無法聯系到上海雀沃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
用戶擔憂何時退款
記者注意到,“淘在路上”的告用戶書中,從頭至尾沒有提及如何處理消費者的退款,且系統已清除了所有用戶的訂單記錄。如此逃避的態度,令消費者心寒。
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的周蔣鋒律師認為,“淘在路上”以公司名義發表的聲明中表示,“未來公司將進行資產重組以謀求新的商業轉型”,由此判斷,“淘在路上”目前處于解散清算的過程中,尚沒有發展成破產清算。解散清算屬于企業自愿清算或行政清算,而破產清算屬于司法清算。消費者與“淘在路上”的旅游消費合同關系構成消費者與企業的債權債務。消費者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可及時向“淘在路上”的清算組申報其債權,說明債權的有關事項,并提供證明材料。
同時,周蔣鋒律師表示,如果“淘在路上”發展為破產清算,法院受理后,會通知已知債權人即消費者,并予以公告。
本報記者 夏韻 陳浩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