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新兵
夏至時節,鏡泊湖國際湖濱度假區內水天一色,湖平如鏡,仿佛奇幻電影中營造的原始秘境。去往紫菱湖濕地的路上,司機師傅突然剎車熄火,將車子泊在路邊。遠處,兩頭身軀魁偉的野豬帶著一群小豬崽正從大路上穿過,步速緩慢,怡然自得。
在鏡泊湖,類似這樣的場景并不少見,原生態的環境不僅適合動植物繁衍生息,也非常適合游客休閑度假。
鏡泊湖的旅游發展,是黑龍江濕地旅游產品升級、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去年,黑龍江依托其豐富的濕地旅游資源,迎合夏季旅游市場需求,提出了以避暑為核心的全新夏季旅游品牌——“避暑勝地·暢爽龍江”。“夏季濕地游”正發展成黑龍江省繼“冬季冰雪游”之后的又一張旅游名片。
用濕地做旅游文章
去年,黑龍江省共接待國內游客1.29億人次,同比增長22.74%;實現旅游收入1337.02億元。競爭激烈的夏季旅游市場戰績不俗,濕地旅游收入大幅增長。呼蘭河口濕地接待游客約44.88萬人次,同比增長12.4%;雞西興凱湖濕地接待游客110萬人次,同比增長12.3%;黑河五大連池接待游客104萬人次,同比增長6.12%……“避暑勝地·暢爽龍江”的旅游品牌日漸響亮,濕地旅游地位日漸提升。
濕地作為重要的生態旅游資源,在黑龍江省得到了高度重視。“要讓國人一提黑龍江,不但知道這里有糧食有石油,還要知道有生態化,可以去旅游。”黑龍江省省長陸昊說,“夏季主推生態化突出優勢,發展避暑休閑游、養生度假游、醫療健康游、極地游、邊境游……”
在日前舉辦的2016黑龍江濕地論壇暨夏季生態旅游產品推介會上,黑龍江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錫東光說,“今年,全省要在保護好資源的前提下,充分釋放森林、濕地、江河、湖泊、冰雪等整體優勢和潛力,推進旅游、健康、養老產業快速發展,實現觀光與度假并重。”
鏡泊湖管委會旅游局副局長王薇說,近幾年,為讓游客在這里擁有更好的游覽體驗,景區依托黑龍潭、吊水樓瀑布、百里長湖水上八景、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等資源,整合鏡泊山莊、哈工大療養院等療養度假資源,推出了康療養生游等產品,深受游客歡迎。“今年,景區還增加了瀑布跳水、游客潛水以及低空飛行等項目,娛樂、休閑兩不誤。”
近兩年,為推廣濕地旅游品牌,黑龍江省各級政府接連進行大手筆營銷宣傳。哈爾濱市投資近千萬元,開設8條濕地旅游水上航線;齊齊哈爾市把每年8月28日定為觀鶴節,開展“扎龍濕地源頭行”等大型線下宣傳活動;大慶市已連續4年舉辦濕地旅游文化節;雞西市連續幾年在中央電視臺進行宣傳;富錦市邀國際專家共商生態環保大計……
“在當下大眾旅游時代,游客的需求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首先是從觀光到休閑度假的轉變,其次是從旅游大眾化到個性化的轉變。濕地旅游項目的推進有助于滿足游客的新需求,它既能提供休閑度假的場所,隨著濕地旅游產品不斷升級,又能滿足游客多樣化、多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黑龍江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侯偉堅信,濕地旅游不僅是一項發展前景良好的旅游項目,更是助推黑龍江省夏季旅游市場繁榮的新引擎。
憑產品打造核心競爭力
鑒于黑龍江省濕地資源豐富,可開發的濕地較多,為了規避線路同質化、賣點雷同化等弊端,同時進一步發揮黑龍江“整體生態化”的核心競爭力,抓住機遇、打造亮點,黑龍江省各濕地結合自身條件,引進新設施、推出新項目、挖掘新亮點、尋求新機會,促進旅游產品轉型升級,實現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全省濕地旅游發展大格局。
據了解,今夏,黑龍江推出了27個特色濕地旅游產品,并首推哈爾濱萬頃松江濕地、珍寶島東方紅濕地、南甕河濕地、興凱湖濕地、五大連池濕地、撓力河濕地、扎龍濕地、三江濕地、大沾河濕地、富錦濕地等10個最美濕地,為濕地旅游樹起行業標桿。
根據濕地旅游資源特征,黑龍江對部分主題線路作了重新劃分和定位。如“華夏東極·暢爽龍江”主題線路在去年的“濕地+文化”線路定位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分,聚焦以黑龍江東部邊境線上濕地資源為主的自然生態景觀;以珍寶島濕地、黑瞎子島濕地等為主的體現歷史家國情懷的線路;以撓力河農墾項目為代表的懷舊體驗的特色濕地旅游產品。
在產品細分品類和設計上,黑龍江今年推出了針對老年游客、中青年游客及青少年游客等不同人群的品類產品。五大連池增加了老年康養體驗游,撓力河打造農墾項目讓游客追憶知青歲月,扎龍則下工夫打造親子科普產品以吸引親子家庭關注。產品研發較以往也更具市場化屬性,更貼近消費者的訴求。比如“迷人的哈爾濱之夏”主題產品,去年在具體產品線路規劃上多集中在2至3日游,今年則為自助游客推出了具有針對性的一日游產品,產品搭配更具靈活性。
此外,黑龍江與知名濕地、景區融合發展、加強凝聚力。前不久,黑龍江省黑河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大興安嶺地區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組成了“4+1”旅游聯盟,發布了“錦繡北國·風光大道”自駕線路,這條線路涵蓋油田溫泉體驗游、扎龍濕地鶴鄉游、五大連池火山礦泉康療養生游、中俄邊境風情游、大興安嶺森林游、漠河極地游以及呼倫貝爾草原游,將“自然龍江”生態旅游產品巧妙串聯,豐富體驗內容,展現其獨特性和唯一性。
為了鼓勵產品線路不斷推陳出新,由黑龍江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辦的首屆“暢爽龍江杯”黑龍江省旅游產品設計大賽于今年“中國旅游日”當天正式啟動。據大賽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大賽希望打造一個優質旅游線路和主題旅游線路孵化平臺,集合廣大旅游工作者的智慧,重新梳理全省旅游資源,設計優質的夏秋季旅游產品線路,增加地接社市場的產品供給,吸引客源地、組團社簽約。
以供給側改革推動產業提升黑龍江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濕地旅游發展方向必須明確,思路必須清晰。首先,要推動國有資源整合,即公私企業混合、區域旅游聯合、相關產業融合,推進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次,應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育一批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市場經營主體,推動景區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
目前,太陽島、五大連池、南甕河、撓力河等黑龍江主要濕地保護區已著力在旅游供給側改革方面“下苦功”和“使巧勁”,主要在“升級產品服務”和“整合資源”上積極探索和推進。
一是創新體驗模式,升級產品服務,實現觀光旅游向觀光與度假并重轉型。哈爾濱太陽島國際旅游度假區依托其園區內的景區景點和中高端酒店,完善交通連接系統、慢行系統(徒步、自行車道),提供電瓶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讓游客留在這里感受快旅慢游的休閑時光。近兩年,五大連池也開始轉變產業發展思路,升級濕地游產品。五大連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局長李洪光說,一是在傳統觀光游的基礎上做出一些調整,例如打造鳥類觀賞平臺、推出冬季火山溫礦泉,二是利用傳統節日推出個性化互動活動,如端午節舉辦龍舟賽,借此增加游客的參與體驗感。
二是整合資源、跨區域聯合,實現旅游產業由小、散、弱向專業化、集團化轉變。千鳥湖旅游區、雁窩島旅游區、七星旅游小鎮、現代農機博覽園等景區點打破行政壁壘,成立墾區旅游經營公司,整體開發烏蘇里江沿線旅游資源,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旅游綜合服務質量,打造以生態休閑度假、濕地觀光、北大荒農墾文化于一體的旅游度假產品體系。五大連池的優勢是火山濕地景觀和冷泉資源,李洪光說,“我們需要尋找其他形態的濕地進行補充,與周邊區域結合。大沾河毗鄰五大連池,其原生態濕地資源非常寶貴,大部分地區是無人區,珍貴的白頭鶴就棲息于此。因此,我們與大沾河濕地聯動,與大慶、齊齊哈爾及黑河等地聯袂打造黑龍江的西部線路,形成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