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由于“3年禁漲價”到期,多個景區醞釀漲價。2007年,國家發改委規定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的調整頻次不低于3年。而今第三個3年之期已過,許多著名的景區已經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準備漲價了。
此前,中國旅游研究院與攜程旅行網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從國內旅游看,門票支出占旅游消費的比例較大,達21.92%,隨后才是交通、購物、餐飲、住宿和文化娛樂。有專家指出,旅游業過于依賴“門票經濟”反映出急功近利的“求財”心態,也凸顯當前旅游產業的結構亟待調整。景區票價居高不下的背后,除了有運營維護成本的現實,更反映出旅游產品結構的不合理、景區盲目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財政對門票收入的依賴。
盡管旅游景區景點與圖書館、博物館這樣的公益性機構有所不同,但它也不是一種普通商品,作為一種天然性的公共資源,理應本著微利的原則普惠于大眾。國家旅游局此前公布的國內136家5A級景區中,目前免費或部分免費的有9家,票價不低于百元的94家,有26家達到或超過了200元。而要玩遍這些5A級景區究竟要多少錢?有人逐一統計發現,按旺季(或黃金周)票價計算,一個人要花19085元(其中部分景區票價里包含了必付的觀光車費等)。另有“園中園”收門票1064元,索道、觀光車、游覽船票等交通費合計2387元,兩項相加有3451元。總開銷最終高達22536元。
在國外,有許多名勝古跡根本不要門票,即使賣門票,與當地百姓收入水平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如法國的盧浮宮、凱旋門、凡爾賽宮、楓丹白露、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盧瓦爾河谷城堡群等聞名世界的景觀,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對這些寶貴的“財富”,法國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未來”的管理原則,不因為這些景點“人氣”高就隨意提價,而是采取“低價策略”弘揚民族文化。又如意大利著名的古羅馬斗獸場只需6歐元;日本自然景觀不收門票,文化景點收費很低。
近年來,每逢節假日中國內地景區門票便“漲”聲四起,頻頻“破百”的票價讓民眾直呼“玩不起”“游不起”。一輪又一輪旅游景點的漲價潮,折射出一些景區景點在經歷了后金融危機市場蕭條之后,急于補回“損失”的急功近利的心態。或許在旅游旺季,因為剛性的出游需求,高票價景區會增加一大筆收入,但旺季過后,必定陷于漫長的低谷。
盡管從財政支出壓力考慮,以及為環境保護、文物保護,我們不能要求旅游景區景點也能像圖書館、博物館那樣免費向公眾開放,但是門票價格應當與普通大眾的收入水平相適應,這點要求還是合情合理的。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百度
(責任編輯 :歐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