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5月3日電 (記者趙展慧)“五一”小長假剛剛過去,記者從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獲悉:今年2月開始施行的《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辦法》對旅客文明出行及維護航空運輸安全起到了很好的預防和震懾作用。
“五一”前夕,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發布了首批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3名旅客被列入記錄,記錄期限分別為1年和2年。
首批依據《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辦法(試行)》被記錄的3名旅客,均在搭乘民航班機出行時發生了不文明行為,并受到了公安機關的處理。比如旅客高某因不滿所乘航班延誤,將航空公司處理旅客安置問題的工作人員推倒在地,造成現場秩序混亂,公安機關對其行政罰款200元。
據中國航協相關負責人介紹,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主要分為10類,包括堵塞、強占、沖擊值機柜臺等行為。中國航協將對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實行動態管理,定期向航空公司等單位告知記錄信息。國內五大航空運輸企業也表示,對列入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的相關當事人將采取一定限制服務措施。
中國航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的發布,標志著“黑名單”制度進入常態化實操階段,提高了民航旅客不文明出行行為的成本,這種制度約束已經初見成效。
(責任編輯 :歐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