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兒被多家航空公司集體封殺,攜程曝出積分兌換的“假機票”風波……傳統機票代理商的生存愈發艱難。
年近50歲的程中(化名)代理機票銷售十多年,如今正經歷“最艱難的時期”——原來三個人都忙不過來,如今一個人還閑得很。他被迫關閉了觀音橋商圈內的門面,搬到附近一家租金較低的寫字樓里。
程中被迫搬家背后,機票代理渠道正發生巨變—OTA(在線旅游平臺)讓機票價格透明,加價牟利空間不再;航空公司則砍掉機票代理傭金、提高直銷比例,代理商無利可圖。業內分析稱,全國約十萬家機票代理商,其中逾九成或被淘汰。
業務減八成
多數代理商轉型
“五六年前,機票代理生意好做,賣一張國內機票不僅有近百元返利,還有上百元加價空間。”程中回憶說,那時候做機票代理賺錢“相當輕松”,他剛入行時,國內航企基本都靠代理銷售機票,大街小巷都是機票代理的門面。
“機票代理商掌握了所有旅客資源,航空公司都無法拿到乘客的電話號碼。”程中告訴記者,那時,航企給代理商每張機票的傭金是國內航線3%、國際航線5%,加上近5%的返點及部分機票幾十元到一兩百不等的加價,每天賺數千元是常事。
如今,程中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小,員工從三四個減少到一個,去年底搬家后徹底變為夫妻店。與高峰期相比,現在機票代理業務減少了80%以上,利潤降幅更大。程中透露,為降低成本,他熟識的90%小型機票代理商已將辦公場地“撤退”到家里,甚至只是兼職做票代,其中不乏掛靠代理商及有中航信票代資質的代理商。
6年前開始做機票代理的王俊也告訴記者,如今,他認識的同行大半不再做票代,他也已轉行做旅游分銷,票代成為附屬業務。
收入被腰斬
中小票代被蠶食
票代業務大幅縮水、利潤近乎歸零,原因何在?
程中說,受互聯網沖擊,機票價格極為透明,加價銷售已不可能。同時,去年7月份進入0傭金時代,僅可獲得年終航空公司4%左右的返點。兩塊收入同時被拿掉,票代收入直接腰斬。
而記者從南航、海航等多家航企獲悉,目前,航空公司機票直銷比例已達30%左右,而十年前則幾乎可忽略。中航信發布的航指數則顯示,目前,國內有中航信票務代理資質的代理商1萬家左右,掛靠型代理商約十萬家。2013年,國內80%的機票被前400位代理人掌握。2015年,80%的機票被200位代理人掌控。這意味著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大量中小票代業務被搶。
搭車OTA售票
牟利方式被封
無利可圖,機票代理商被迫尋找新的盈利點。程中告訴記者,他如今靠原來積攢的公司客戶維持。同時,通過“計算”長途國際航線各種不同轉機方案,賺取服務費或差價。
王俊告訴記者,如今,有實力的代理商捆綁旅行社,實力不夠的則轉戰互聯網。“票代在OTA銷售的低價機票,往往有附加條件。”王俊介紹,比如與租車公司合作捆綁專車接送優惠、從旅客手中低價購買積分兌換票再轉手賣,或者設置門檻極高的退改簽條件等。
“設置退改簽限制條件最受消費者詬病。”程中坦言,在線平臺機票報價低于平均價格100元,極有可能是虧本賣。商家就“賭”乘客退票或改簽,一旦“賭”成功,就相當于賣幾十張機票的收益。
最近,去哪兒就因平臺商家收取高額改簽費等投訴過多,遭南航、海航等航空公司集體“封殺”,下線官方旗艦店。攜程亦遭遇積分兌換的“假機票”風波,攜程發布調查通告稱,此事是平臺個別供應商非正規出票造成。
趨勢
航企直銷降成本
大量票代或被淘汰
隨后,去哪兒發布公告稱,將與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建立聯動機制,就違規代理人信息向航協報備,情節嚴重者將被取消代理人資質甚至被列入永久禁入名單。
攜程亦發布通告稱,將屏蔽低于東航外放運價的報價,配合東航查處違規的機票代理。國航則宣布上線“登機牌打印票價”項目,防止代理人加價或低價銷售國航客票。
航企集體封殺去哪兒,借機提升機票直銷比例意圖不言而喻。國航2015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直銷比重同比提升4.7個百分點,銷售費用33.25億元,同比減少2.72億元。其中,代理業務手續費由上年同期的20.26億元降到15.81億元。南航去年上半年的銷售費用35.72億元,同比減少2.88%。東航去年上半年機票銷售代理手續費由上年同期的18.31億元大降為14.29億元。
“傳統票代的生存空間愈發逼仄。”某大型航空內部人士向記者坦言,在航企利潤高的時代,代理機票的各路人馬往往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如今各大航企都在節約成本,機票價格紅利不再,砍掉代理商,提高直銷是大趨勢。
多位業內人士稱,現在全國約1萬家有資質的代理商,到今年底可能只有200家活下來。這意味著98%以上代理商將被淘汰。
民航業資深專家王疆民表示,航空公司通過取消機票銷售傭金、提高直銷比例,直接面對旅客,一方面降低了銷售成本,更重要的是可直接掌握消費者信息,了解消費習慣,以便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因此,中小票代可考慮朝高端轉型,比如針對一些集團客戶、圈層客戶等,提供定制全方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