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訊 曾憲天】3月6日廣州火車站暴恐事件、8月17日泰國曼谷市中心爆炸案、11月13日巴黎恐怖襲擊事件、12月2日美國加州槍擊案……2015年,全球多地發生暴恐案件,這也讓脆弱的旅游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而在旅游出行場景中,機場、火車站均有著嚴格的身份核驗與安檢程序;汽車站、地鐵站大多也有相應的安檢程序;正規的酒店需要達到各項安全指標和獲得許可證才可營業。這些旅游場景在相關部門的管控下,安全系數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如今,反恐也不可避免地波及了酒店業和發展如火如荼的“共享經濟住宿”領域。
據新華社報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近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該法規定住宿、長途客運、機動車租賃等業務經營者、服務提供者,應當對客戶身份進行查驗,如未按規定對客戶身份進行查驗,或者對身份不明、拒絕身份查驗的客戶提供服務的,由主管部門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下罰款。法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由此可見,一直被認為“違規但不違法”的共享經濟住宿領域,未來將面臨真正意義上的違法問題。對此,環球旅訊采訪了數位來自于民宿短租、酒店業、酒店智能化硬件的行業人士,探尋政策高壓下共享經濟住宿該何去何從。
“共享經濟”顛覆式創新大熱 那么安全嗎?
創立于2008年8月的Airbnb被視為是共享經濟的代表,象征著對酒店行業的“顛覆性創新”,都是通過配置用戶自身的閑置資源來進入傳統行業。
姑且不論其平臺中充斥著大量的二房東、專業的物業經理等角色,偏離了其共享經濟的初衷,就安全性以及合法性來說,其在中國市場以及“大本營”美國都存在著種種“不合規矩”的隱患。有報道稱,Airbnb的客人在住宿期間受到性侵,但Airbnb表示能做的也只有報警,這無疑也暴露了它與常規酒店相比在安全方面的軟肋。
在中國,共享經濟住宿模式也孕育了一大批本土企業,如途家、小豬短租、螞蟻短租、住百家等。或許大家各自對業務模式有著不同的理解,但對于安全性與合法性的轉變,似乎都處于迷茫期。
業內人士A先生介紹稱,目前短租平臺大多采取房東、租戶雙向驗證的方式。房東方面,除了必要的身份證、銀行卡、房屋證明文件等信息,平臺方基本都會進行實地走訪認證;而對于租戶方面,通過身份證、手機號等基本信息外,還會通過支付寶、芝麻信用、銀聯等支付渠道驗證用戶信息。
其實在酒店服務中,身份核驗基本在線下前臺完成,而分享經濟模式恰恰缺少了這一線下驗證的保障。在這一模式中,房東承擔了酒店前臺的責任,也直接承擔了用戶在租賃過程中行為所帶來的風險。平臺方僅僅通過在線端的信息驗證,是無法保證預訂人與入住人的匹配度以及進行風險擔保的。雖然在短租民宿較為發達的泰國,會出現房東發現租戶異常行為從而報警的案例,但在國內,房東專業素質與責任能力的差異性,仍然讓安全問題成為較大的隱患。
在2015年1月份的時候,Airbnb開始提供100萬美元用于房主安全險,而且Airbnb也為賓客們提供了一些安全小貼士,但是這對用戶來說并沒什么用。包括Airbnb在內的許多分享型經濟公司都認為,車主或房主應該承擔傷害、事故或遇害的責任,而乘客或房客則需自己注意安全。
對此A先生也坦言,在租賃信息核驗與安全保障方面,目前包括Airbnb在內的業內玩家都在探索,仍然沒有非常好的應對辦法。但這并不全是平臺方的責任,由于共享經濟住宿涉及的場景紛繁復雜,光靠平臺無法完成龐大的信息安全覆蓋。政府部門也應該加快對該行業的管理力度,出臺相關的規范文件來引導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像目前“一刀切”式的出臺處罰措施。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中僅明確規定了住宿業需對客戶進行身份查驗,并未作出其他要求。這就相當于強制要求租賃平臺規范對客戶的身份驗證流程,在對共享經濟模式實質性的約束與引導上邁出了第一步。
據環球旅訊了解,目前諸多共享經濟住宿平臺已經加緊與公安部門的信息對接。具體或體現為用戶在預訂前需跳轉公安部門驗證系統核驗身份,但目前僅限于線上端,對于線下入住時的驗證仍未有相關動作。據A先生介紹,北京市公安部門已經在該處罰條例出臺前數月,開展了與共享經濟住宿平臺的系統對接。
不足之處到底在哪?
酒店業人士B先生表示,在酒店運營前,需要達到相關部門的標準以及通過正規的培訓,需擁有消防、營業執照、特種行業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等等。在分類上來說,服務境內人員的酒店需要對接公安部門的“PSB戶口錄入系統”,該系統識別住戶身份證信息后發往公安部門數據庫進行備案,一旦發現不法分子等公安系統“黑名單”內的人員,公安部門將及時監控并到現場核實。而對于獲準接待國外游客的酒店,在對接公安部門的基礎上,還要與出入境相關部門進行系統直連,對于住戶身份的核驗也有更高的標準。
不僅如此,除了住戶身份信息的核驗外,正規酒店在消防通道、煙道改造、噴淋系統、逃生指引等各方面的細節均需要達到相關標準,并經過相關部門的嚴格驗收后才可對外營業的。
另一方面,有廈門客棧民宿從業人員表示,近幾年在當地公安部門的支持下,民宿客棧基本都安裝了住戶身份證信息查驗裝置。他表示,民宿客棧的經營者一旦被查出未查驗住戶信息,將會面臨罰款與拘留。另外,客房煙感器、消防管道、前臺一鍵報警器、室外攝像頭等硬件設施,也在相關部門的督促下進行了安裝。“政府部門確實在引導和規范客棧民宿業。”該業內人士表示。
但客棧民宿由于法律界限模糊,體量小,消防衛生等原因,大部分項目均沒有獲得《特種行業許可證》,處在非法經營的狀態。“這么說吧,正規酒店在安全方面雖然并不完美,但絕大多數保護措施都能覆蓋。”B先生表示,在住宿安全方面,正規酒店有著較大的優勢。
不僅如此,酒店智能化進程中,身份查驗也成了關注的重點。廣州銘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阮修洲表示,曾預感到客戶真實性對社會治安的重要性,但如何確保“實名”是酒店的一道難題。目前酒店更多是靠人為登記的方式,增加了出錯概率和勞動量,而酒店智能入住自助機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該智能設備過客人身份證、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人-證”真實準確的比對核驗。阮修洲也表示,設備運行中能確保98%的準確性,不過剩下的2%并不是錯誤的判斷,而是無法顯示比對結果。與此同時,該設備可以實現公安系統的對接,身份比對信息會同步上傳至公安部門數據庫備案。然而就政府層面合作來說,該人士透露稱,酒店智能設備廠商也在不斷努力,推進合作。
其實依據我國《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的定義,只要是“經營旅客住宿”,就可以算是旅店。很顯然,對Airbnb類網站及其房東來說,所提供的服務無疑屬于旅館性質,需要遵守有關法規,這也意味著需要面對工商、稅務、公安、消防、食品衛生等部門的監管。這對于強調便利的分享經濟來說,無疑是較大的負擔。
而對于目前國內的共享經濟住宿業,B先生評價為“無組織無紀律”。他認為,目前來看共享經濟住宿業無法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管,消防安全、特許經營許可、規范的安保服務等等方面,都是共享經濟模式所欠缺的。
同時,該行業不能單純理解為旅游,而是與整個社會生活安全息息相關的行業。更具體地說,根據《物權法》第七十七條及《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的規定:想要將原本是民宅的房屋用于經營,那么就需要獲得該建筑單元內每一位業主的同意,否則就不能經營。由此可見,無論是法律層面還是居民生活安全問題方面,共享經濟需要完善的問題仍然較多。
其實無論是當下的共享經濟住宿,還是以往的客棧民宿業,其在市場的供需關系助力下一直存活并發展著,似乎也超過了法律發展的速度。該行業的玩家們雖然長期處于非法經營的陰影下,但在尋求政府層面的合作,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努力“洗白”的前提下,需要真正意義上地思考如何做好服務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