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非標住宿行業聚集的互聯網“江湖”,資本的冬天似乎來得比預想的猛烈,特別是對于O2O(線上到線下)企業來說,寒冬的日子并不好過。起源于共享經濟的非標住宿行業,又該如何挨過這個冬天?
原標題:螞蟻與蟬:非標住宿行業“等風來”
伊索寓言中有一則故事《螞蟻與蟬》:在豐收的秋天,螞蟻辛勤地儲備過冬的食物,蟬則在縱情玩樂,炫耀自己的歌喉舞姿。寒冬來臨,螞蟻因為積累了足夠的糧食,過了一個溫暖的冬天,而蟬卻凍死在春風來臨的前一刻。
共享經濟帶來的住宿分享,或稱為非標準住宿(以下簡稱“非標住宿”),正在改變著中國旅游業。11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即今年85號文,首次點名“積極發展客棧民宿、短租公寓、長租公寓等細分業態”,并將其定性為生活性服務業,將在多維度給予政策支持。這一點名,意味著非標住宿行業終于走出政策模糊地帶,得到了“準行證”。
然而,在非標住宿行業聚集的互聯網“江湖”,資本的冬天似乎來得比預想的猛烈,特別是對于O2O(線上到線下)企業來說,寒冬的日子并不好過。起源于共享經濟的非標住宿行業,又該如何挨過這個冬天?
“互聯網+旅游”讓非標住宿行業更進一步
在市場需求和政策鼓勵的雙重作用下,中國在線旅游3.0時期的下一個巨頭,極可能誕生在非標住宿行業。
非標住宿行業在國內的發展時間并不短。途家網、螞蟻短租、小豬短租、木鳥短租等占據行業一席之地的平臺,都在2011年后陸續上線。然而,非標住宿行業引起大眾關注卻始于今年7月。
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政策措施,打造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新支點,提出需要挖掘旅游消費新熱點,從而放寬在線度假租賃、旅游租車等“互聯網+”新業態的準入和經營許可。緊跟政策的,是美國非標住宿巨頭Airbnb在8月宣布進入中國市場。終于,在國內歷經4年曲折發展的非標住宿行業,終于打著“互聯網+”和“共享經濟”兩個大熱標簽,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行業初期,非標住宿被理解成是傳統住宿的補充:主要為求學、求醫、求職的流動人員提供短期住宿。這時期,各大平臺上的房源也主要集中在火車站、大學、醫院、商圈周圍,床位、單間是房型主流。但是很快,一些敏感的非標住宿平臺開始涉足旅游住宿市場。這其中又以螞蟻短租的轉變最為徹底:下線所有床位、單間等非整租房源,開拓旅游目的地周邊房源,全面升級成為全家出游型游客的短租平臺。
業內人士指出,這種試水,表面上并沒有影響到處于黃金發展期的在線旅游市場,但實質上卻是在看似已觸到天花板的OTA(在線旅游提供商)市場,硬生生掘開了一個口子。
回顧中國在線旅游發展史,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1999年至2008年處于跟團游階段,這一時期游客停留在基本的旅游觀光需求;2009年至2013年是探索自由行階段,休閑旅游需求增長,游客開始探索個性化旅游;2014至今則是深度體驗本地生活和文化的階段,度假旅游需求增長,游客開始自發探索本地生活。
與在線旅游發展相呼應的,是國內OTA巨頭的誕生記:1.0時期,攜程旅行網代表的“鼠標+水泥”模式站到風口之巔:立足于傳統旅行服務公司的盈利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占據信息資源優勢,通過整合供求雙方的資源獲得盈利。2.0時期,是以去哪兒網為代表的垂直細分市場的天下,產品碎片化、游客可以靈活組合,這也正是自由行能在國內長足發展的基礎。
而在3.0時期,游客開始更加注重在旅游目的地的深度體驗,個性化、體驗化、多元化都成為旅游體驗的訴求,因此,各大OTA推出了各種“個性游”“專線游”,但對旅游住宿的多元化探索卻顯得遲滯,這無疑為已開始布局旅游住宿市場的非標住宿行業帶來了機會。
共享經濟成為資本追逐的下一個“風口”
隨著Uber和Airbnb等入華先行軍紛紛遭遇“本土化”魔咒,不少人心存疑惑,共享經濟在中國真的行得通嗎?
2015年最受資本青睞的概念,無疑是共享經濟。與O2O當年的盛景相似,各行各業都試圖和這個資本新寵扯上關系:打車服務、租車領域、閑置物品交易,到處都能看到共享經濟的身影。
事實上,共享經濟并不是多新奇的概念,通過將閑置資源轉讓及再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并獲得收益,共享經濟每天都在發生。
與共享經濟興起相關的,是對大環境下經濟形勢的判斷。參考共享經濟發展較早的歐美國家的經驗,可以發現通常是在經濟危機時期,共享經濟才會得到發展。工作難找錢難掙,買東西精打細算,尤其是經濟下行和物價高走,成為了許多人選擇“共享”的原因。
由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傳統企業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互聯網改造的雙重壓力,資本寒冬也籠罩在互聯網行業特別是O2O領域。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共享經濟領域似乎成為資本謀求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的擇優之選。與Airbnb在華破局不利相反,2015年,螞蟻短租等幾個規模較大的非標住宿平臺都收獲了長足發展。2014年至2015年,螞蟻短租用戶訂單量增長率超過400%,達行業平均值的兩倍以上。
對這樣的反差,螞蟻短租CEO申志強解釋說:“Airbnb進入中國,其實對促進國內非標住宿行業的發展十分有幫助。通過Airbnb的入華,對市場進行了‘教育’,國內非標住宿市場才會進一步擴大。不過,國內非標住宿行業有著割舍不掉的中國特色,如大量的閑置房源分布在二三線城市、閑置房源所有者多在35歲以上、國人對房屋整體分享和部分共享的接受程度不同、全家出游時的需求更加多元和復雜,都會讓Airbnb短時間內無法迅速復制美國模式,所以短期內不會對國內的非標住宿平臺造成業務上的沖擊!
正是因為緊緊扎根在國情的基礎上,國內非標住宿行業才會在資本緊縮的寒冬,憑借著4年發展積累下的商業模式,過上一個“暖冬”。
非標住宿依然“道阻且長”
如果說在這次O2O寒冬中,非標住宿行業依靠4年的積累擺脫了“蟬”的命運,那么接下來,就要看是誰能熬過這個仍沒有轉暖跡象的寒冬,成為迎接春天的螞蟻了。
既得到了政策扶持,又得到了資本認可,國內非標住宿行業似乎進入到了一個花團錦簇的美好時代。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信任體系、市場教育、管理模式,可算是國內非標住宿行業發展頭上的三座大山,而前兩點,則是共享經濟在各領域發展時遇到的共同難題。相較國外完善的征信體系,國內完善的信用體系建立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只能隨著立法的不斷完善和行政執法的加強得到解決。
市場的教育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畢竟,非標住宿在國內剛興起,而在歐美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國外的旅游住宿市場中,酒店和短租幾乎各占一半。雖然國內短租市場還遠未達到這個滲透率,但從在線旅游市場、酒店市場和度假市場的規模和增速中可以看出,短租行業的發展空間不可限量。
有業內人士指出,管理模式和運營重點的不同,才是未來2到3年間,國內非標住宿市場發生變化、分出不同梯隊的原因。
目前,國內的非標住宿平臺可分為以途家為代表的B2C(企業對個人)模式,和以螞蟻短租、小豬短租、木鳥短租等為代表的C2C(個人對個人)模式。C2C平臺也各有特色,有明顯的標簽:家庭游首選螞蟻短租、人情味兒小豬短租、特色游木鳥短租等。雖然模式各有利弊,但就今日而言,C2C模式更被資本看好。
一方面,C2C更“輕”,發展模式容易探索和復制,而B2C重資產的模式很難復制。另一方面,互聯網的主力軍已不再是只重視實用性的老一輩,“千禧一代”游客開始探索和體驗更新鮮、更好玩的經歷。相比更強調產品服務統一性標準化的B2C模式,C2C正好可以滿足“千禧一代”旺盛的好奇心。
“不論市場和資本怎樣看待非標住宿市場,我們還是會更用心地打磨產品。”申志強說。在他看來,螞蟻短租幾乎與國內非標住宿行業同時發展,經歷過行業的高起低落,也經歷過資本的熱衷與唱衰。非標住宿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已無需展望,更應該回歸原點,低調打磨產品。“Airbnb入華受挫,證明了資本在國內房屋分享領域并不占絕對優勢,誰更能抓住游客的多元需求,給予其更好的產品體驗,才是非標住宿行業破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