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環抱著的唐干村。 本報記者 武威 通訊員 王國軍 攝 ■ 本報記者 易建陽 通訊員 王國軍
村后,尖坡嶺巍峨聳立,森林茂密;村前,毛陽河蜿蜒流淌,水面寬闊。正是這樣易守難攻的有利地形,加上當地良好的群眾基礎,讓瓊崖縱隊司令部選擇在五指山市毛陽鎮唐干村一帶駐扎。
“盡管瓊崖縱隊司令部只在這里駐扎一年多,但對我們村影響很大,村民跟共產黨軍隊近距離接觸,親如一家人,我們村委會參加革命的功臣就有十幾位。”毛陽鎮毛貴村委會黨支部副書記王海清告訴記者,瓊崖革命故事和瓊崖革命精神在村里代代流傳。
67年,彈指一揮間,唐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內茅草房全部變成平頂房,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戶,太陽能熱水器已經在村內普及,唐干村由原來的貧窮落后的偏僻黎族村莊,變成遠近聞名的文明生態村。
同甘共苦 鑄就軍民魚水情
盡管當年參加革命的功臣有些年事已高,記憶有些模糊,有些人逐漸離開人世,但當年瓊崖縱隊駐扎在五指山市毛陽鎮唐干村的那段烽火歲月,在村民之間口耳相傳。
“以前,那個位置是部隊的紡織廠,生產衣服、毛巾等,那個位置是學校,這里是部隊醫院,救治前線送回的傷員……”今年63歲的村民王良珍告訴記者,他經常聽父輩們講瓊崖縱隊的故事。
當年,瓊崖縱隊進駐唐干村一帶,戰士們開始搭建茅草房,并組織開展生產,他們向村民借鋤頭、耕牛等生產工具,村民們十分慷慨,傾囊相助。“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瓊崖縱隊老戰士以及當地村民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那就是部隊跟當地群眾軍民一家親。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馮白駒帶著部隊幫助村民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用竹簍裝滿石頭,沉到水里,修筑水壩。”年過8旬的毛貴村委會石綠村村民王和新告訴記者,他在壩上還看到石頭上刻著“馮白駒水利”的字樣。
“部隊學校免費招收黎族子女上學,供銷合作社低價銷售食鹽、農具和生產種子。”王和新回憶,部隊晚上還會開展一些文藝活動,演瓊劇時,村里男女老少打著火把去觀看瓊劇表演。
“部隊戰士購買村民的青菜、雞蛋都按價付款,給村民挑水、砍柴,義務幫村里群眾干活。”毛陽鎮毛貴村委會黨支部副書記王海清說,當地群眾看到共產黨的部隊紀律嚴明,處處為民著想,不少青年踴躍報名參軍,投入到解放戰爭中。
為紀念瓊崖革命先烈,記錄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唐干村村民大力支持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建設。2012年,占地200多畝的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一期工程建成,現在紀念園主體工程包括紀念碑及浮雕、紀念園廣場、烈士陵園、英雄林和接待室等,形成了集瞻仰、游覽、體驗于一體的紅色旅游景區。
每年清明、國慶等節日,成千上萬五指山群眾,自發來到烈士陵園,敬獻鮮花,悼念革命先烈。
搶抓機遇
村莊舊貌換新顏
瓊崖縱隊駐扎時,唐干村附近到處是莽莽叢林,道路也是山間小道,幾乎沒有正規的公路,交通主要走水路,這里貧窮又落后。為加強國防建設,加快海南的建設和發展,1952年,中央決定修建海南島海榆中線公路。經過兩年多的時間,1954年12月,全線建成通車,毛陽鎮唐干村交通閉塞的格局有所改變。
“那時候在山區修路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海榆中線公路基本上是靠手挖肩挑修出來的。”王良珍說,有了海榆中線公路,他們去通什(今五指山市區)就方便很多。
不畏艱難,團結一心,在瓊崖革命精神的指引下,唐干村村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腳步永不停歇。
瓊崖縱隊駐扎前,唐干村的水利設施幾乎沒有,村民靠天吃飯,等到雨季來臨,才開始播種,一年只種一造水稻,收成沒有保障。王良珍說,上世紀60年代,村民繼續完善水利設施,陸續開始種植兩造水稻,畝產也在逐步提高,村民們的口糧基本解決了。
“以前,全村都是茅草屋,我記得村里發生過3次大的火災,幾乎把全村都燒光了。”王良珍說。改造茅草房一直是村民的夢想,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努力發展生產,籌集資金。
2002年,是唐干村面貌發生最大變化的一年。王良珍說,那時,全村只有4戶建了磚瓦房,其他全是茅草房。在村民的極力爭取下,政府選擇唐干村作為整村推進茅草屋改造的村莊。政府出水泥、鋼筋等建筑材料,村民出勞力,每戶建起了110平方米的平頂房,率先告別了茅草房。
唐干村村民小組組長王明軒說,2012年底,唐干村開展文明生態村建設,村民自覺拆掉空地上的豬欄,清理房前屋后亂搭亂建,種上花草,村莊面貌又一次大改觀。
“盡管唐干村相對偏僻,但毛陽河上很早就修建了幾座水電站,上世紀70年代我們村就用上了電。”王良珍說,讓他更為自豪的是,上世紀80年代初他家有了村里的第一臺彩電。
2000年,村頭的毛貴大橋建成通車,讓唐干村村民出行條件大大改善,結束了劃竹排過河種木薯、割膠的歷史。
轉變觀念
村民自覺保護環境
唐干村水泥路干凈整潔,村民房前屋后,綠樹成蔭,成了遠近聞名的文明生態村,不少村莊前來學習取經。記者在唐干村采訪時,五指山市番陽鎮組織委員帶著加艾村村干部到唐干村考察學習,與村民及村干部交流創建文明生態村的經驗與心得。
過去,食物緊缺,村民在溫飽線上掙扎,很多村民經常砍樹開荒、上山捕獵,或到河里炸魚、毒魚,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破壞。現在,村里建設省級文明生態村,村民的環保意識大大增強。
村民王國親說,2014年,唐干村爭取政府財政補貼,每家每戶都裝上了太陽能,更加生態環保了。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紅旗迎風招展,村莊百年大榕樹枝繁葉茂。在各級政府的關懷下,唐干村村民群策群力,發揚勇于拼搏、敢闖敢干的革命精神,譜寫了一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華麗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