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項目負責人打退堂鼓 萬余中國人報名費用只收不退
自從移民火星的計劃招募志愿者以來,全球已經有8萬多人報名,其中中國有1萬多人報名。但該項目負責人幾天前在接受采訪時對計劃的實施打起了退堂鼓,認為這個項目的復雜性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2023年恐怕難以成行。目前,中國的報名者已經為該項目貢獻了十多萬美元報名費,但有報名者覺得該項目不靠譜想退費卻不行。
有去無回觸及倫理問題
有中國學者表示,移民火星的計劃很不靠譜,對于計劃不能實現,他并不吃驚,因為該項目就是一場商業炒作。荷蘭萊頓大學國際空間法研究所副所長馬松·茨望恩近日說,由于計劃中被送往火星 的志愿者有去無回,這已經觸及倫理問題。
推出“移民火星 ”計劃的公司“火星一號”項目的總部,就在荷蘭阿默斯福特的一座普通磚紅色建筑里,CEO巴斯·蘭斯多甚至沒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與其他員工坐在一樣的小辦公桌前盯著兩臺電腦。
巴斯·蘭斯多說:“你將永遠感覺不到風吹過發梢,你將永遠聽不到在雪地行走的聲音,你將聽不到鳥兒的歌唱。如果你非常在乎這些,你真的不適合申請去火星 。”
然而,越是這樣說,似乎越能激發人們的好奇心。20歲的荷蘭申請者維姆說,母親聽到他申請很生氣。
維姆說:“離開家人朋友,有人將我們參加的這個項目稱作‘社交自殺’。但我想,既然我們在地球上只有一次生命,為什么不選擇一種改變生活的經歷?”
吸引眼球帶來財源滾滾
未經世事的年輕人向往自由,而對于項目開發者來說,吸引眼球帶來的財源滾滾似乎才是最終目的。
巴斯·蘭斯多說:“當人們在火星 著陸,每個人都會在電視機或者電腦屏幕前觀看。在如今的傳媒時代,每個人的口袋都裝著個小屏幕。”
“火星 一號”曾在宣傳片里用誘人的聲音告訴人們這個項目多么的劃時代、同時又是多么的簡單。但現在,他們已經承認這個項目的復雜性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10年的時間恐怕難以成行。其實,早前就有很多航天專家認為,這樣的商業項目大多是聽上去很美。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說:“我現在自己就可以忽悠一個公司,大家捐錢,我來做一個好玩的項目。做到最后把錢花光了,我說項目失敗了。失敗就完了,你也不知道我到底做的有多認真。”(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