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消費越來越成為老百姓特別是年輕人的剛性需求。同時,春節期間的餐飲消費迎來高潮。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大眾餐飲的發展以及各企業相繼推出春節期間的各種營銷活動,中國人已經改變在家吃年夜飯的傳統,而選擇出外就餐。據北京市商務委信息中心的統計,北京出門吃年夜飯人數連續五年呈遞增趨勢。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布的《2014年餐飲消費調查報告》顯示,出外就餐多以朋友、家人聚會為主要目的,同時亦有8.4%的人因為“不想也沒時間做飯”而選擇外出就餐,與往年相比增長近五成。
統計數據顯示,公眾在春節消費中仍然主要以大眾餐飲消費為主,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的統計,在餐廳的選擇上,消費者對價格水平的敏感程度也超過2014年,躋身五大因素之列,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大眾化餐飲的強烈需求。春節期間,公眾偏好的餐館主要為中式餐館,這與“春節”這一中國傳統有關,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馮恩援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正在計劃將“年夜飯”申遺,它代表著國人對家、對團圓的渴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之一。
年夜飯是中國人春節期間的主要消費領域,也是中式餐飲在春節期間的主要賣點。據了解,旺順閣、眉州東坡、金百萬等知名餐飲,同和居、同春園、鴻賓樓、烤肉季、烤肉宛等老字號名店的包廂預訂率普遍超過九成。雖然面臨著成本上漲等問題,但多數餐飲企業的年夜飯價格并沒有上漲,眉州東坡推出了兩人或三人的微型年夜飯,人均消費100-200元;望湘園餐館羊年主推千元左右的10人餐,套餐價格比原價調低了不少,如第一款適合5-6人用的年夜飯菜價從808元調低到688元。
其實春節期間的餐飲尤其是年夜飯面臨著不賺錢的問題,高額的人力成本是主要因素,有的餐飲企業甚至因為預訂情況不佳而臨時取消年夜飯。
年夜飯之外,北京近郊大量農家樂各具特色的農家菜在春節期間也成為一大亮點,比如延慶的火盆鍋豆腐宴、房山的凍柿子等。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密云縣農家樂在政府規劃下形成了主要以“農家菜”為區分的地區特色,每個村莊會推出自己的特色主打菜,包括彩色面條、農家魚等。
專家解讀
春節餐飲更需價格穩定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馮恩援認為,在春節餐飲市場上,年夜飯是主打,是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按照國家規定,員工在春節期間會有2-3倍的工資,對餐飲企業來說,人力成本高,同時食品原材料的價格也在上漲。不過,各餐飲企業的價格保持穩定,沒有出現大幅上漲。在具體的操作上,餐飲企業應該注意產品供應,配餐應該突出自己的特色,利用現代化營銷手段,開展網絡節日食品服務,注明產品的保存方式、保質期以及商品背后的文化含義。
數據分析 近九成市民選擇在外就餐

“吃”是過年消費不變的主題,根據北京商報旅游新聞中心發起的投票,43%的人在春節期間有“美食”預算。而且,大多數人(87%)選擇到外面就餐,選擇在家自己準備的為13%。其中,中式餐飲是大多數人的選擇,老字號選擇比例為26%,傾向選擇中餐館的人群占42%,西餐廳選擇占比17%。
(責任編輯 :羅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