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國家旅游局綜合協調司委托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北京零點指標數據公司完成的《中國國民休閑狀況調查報告》發布。該報告主要有如下內容:
一是休閑時間還有提升空間。調查顯示,我國國民在工作日,空閑時間僅占24小時的13.15%,低于發達國家。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有關數據,OECD各國居民的休閑時間占24小時的比例平均為23.9%。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國民的休閑時間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二是家庭式、大眾化休閑特征明顯。在休閑活動中,看電視、聚會逛街、鍛煉身體、讀書看報、上網休閑排前五。聚會逛街、鍛煉身體、逛公園是最經常從事的三大離家休閑活動。調查顯示,國民休閑活動選擇的家庭式、大眾化特征較為明顯。
三是異地旅游休閑消費支出最高。調查顯示,涉及開支的各項離家休閑活動中,異地旅游休閑消費支出最高;不同地區、性別、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者之間差異明顯。
四是對公共休閑設施需求度高。受訪者最渴望增加或改善的前五項是:小區/村公共休閑活動場地及相關設施、社區/村民活動中心、綠地/廣場/城市公園/郊野公園及其他開敞空間、散步/跑步/騎自行車專用道、圖書館/文化館/藝術館/博物館/展覽館/動植物園/科技館等。這五項全部屬于公共性的休閑空間或設施。
五是認可休閑的正面價值。調查結果顯示,國民對休閑的心理認同高于現實選擇。受訪者在總體上認可休閑的正面價值和重要性,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屈從于掙錢、事業和生活中其它事情。
六是休閑動機以提升生活品質為主。調查結果顯示:放松、新知、社交是人們參與休閑的主要動機。不同群體的休閑動機有一定差異。
七是多種因素制約國民休閑。時間、經濟、外部環境、休閑供給是最主要的障礙。而“外界看法”中的“他人對活動的負面看法”、“擔心影響個人形象”、“家人不支持”等也是制約國民休閑的主要因素。
八是休閑滿意度良好。在“心智、放松、社交、健康或生理”等四個維度的休閑滿意度中,對“休閑達到了放松效果”的認可度最高,其他依次為心智、社交和健康。
另外,六成學生認為高等院校有必要調整寒暑假,五成多學生認為中小學有必要安排春秋假。
(責任編輯 :孟躍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