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巴彥淖爾以文化為媒,打破地域藩籬,提升優質文化旅游產品的輸出,促進與周邊省市(國家)文化旅游業界的交流與合作,創新思路,積極作為,不斷推進融合發展步伐,組合的新旅游線路進一步活躍了旅游市場。
推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優質旅游。巴彥淖爾培育出了一批覆蓋不同風情、不同地域特色、不同文化內涵、不同景觀類型的區域旅游文化線路。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機遇中,巴彥淖爾把握契機,抓住甘其毛都口岸便利的通關條件和中蒙雙方物質文化旅游交流日益頻繁的良好機遇,通過多種方式向蒙古國游客有針對性地宣傳巴彥淖爾河套特色文化旅游資源,提升推出優質的國際旅游線路,推動區域間旅游文化資源的整合和宣傳力度。
積極發揮與包頭、鄂爾多斯、烏海和阿拉善的毗鄰優勢,以我國西部各省的相鄰城市為客源市場,組合推出新的旅游線路。巴彥淖爾烏拉特前旗位于巴彥淖爾市正東與包頭市接壤,擁有維信國際高爾夫度假村、烏梁素海旅游區、烏拉山國家森林公園等一大批風光大美的旅游景區,東距包頭市區30公里,南距鄂爾多斯160多公里,處于兩小時旅游圈,既是包頭和鄂爾多斯市居民理想一日游和二日游周末休閑度假基地,又可以與包頭市的相關景區組成新的線路,也可以通過黃河大橋,與鄂爾多斯境內的庫布齊沙漠組成自駕游、自助游等特色旅游線路;地處巴彥淖爾西北部的烏拉特中旗的通勤航線與包頭等城市通航,空間距離的拉近,為旅游資源富集的烏拉特中旗旅游發展注入動力。
巴彥淖爾市以黃河河套文化為主色調,加之黃河以北的沙漠、草原,黃河以南的田園鄉村和紅色資源,已經成為市民休閑的必要景致,也是陜、甘、寧、蒙游客前來旅游的首選目的地,北疆的鄉村風情同樣展現出“旅游活力”;磴口縣和烏拉特后旗草原+阿拉善盟+烏海市可以任意組合出科考、探秘、穿越沙漠等高端特色線路,每年聚集自駕游、自助游客數以十萬計,G7+服務區和600多公里的無人區,更是把巴彥淖爾自駕車旅游提升到了新高度。
優渥的發展環境為巴彥淖爾旅游撐開了起飛的雙翼。一是包頭、鄂爾多斯、銀川、西安等周邊城市的客源和旅游線路的融合延伸;二是周邊城市的機場群為巴彥淖爾的旅游“夢想”源源不斷的注入更大范圍的客源,內梳外聯,為巴彥淖爾旅游創新發展夯實了基礎。獨特的草原文化成為巴彥淖爾市旅游發展不竭的動力。(文由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