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通遼市科左后旗為適應大眾化、多元化旅游市場需求,積極推進“旅游+”,促進旅游供給側改革,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努力讓資源“動”起來,實現量效齊增。
推進“旅游+文化”
著力打造區域知名的全域四季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在建設“一線四點”重點景區景點的基礎上,對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旅游景點進行補充,相繼建設了以蒙古族勒勒車為原型的迎賓廣場、大青溝自然生態博物館、馬具文化展廳等旅游景點,啟動了黃金家族圣地項目建設。進一步挖掘自然景觀中蘊含的地方民族特色,積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成功舉辦第25屆“雙合爾·楚古蘭”暨首屆“神奇阿古拉”農牧民那達慕、“第四屆草甘沙漠文化旅游節”等節慶活動,充分展示了蒙古族民俗文化。
推進“旅游+生態”
通過實施科爾沁沙地“雙千萬畝”綜合治理工程等,使全旗森林覆蓋率達到21.68%。現有旗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7處,其中國家級1處,自治區級2處,市級1處,總面積154萬畝,占全旗總面積的9%。全旗90%以上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典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依托“雙千萬畝”努古斯臺、阿古拉重點項目區,結合吉力特大沙漠、白音淖爾濕地公園、紅刺榆林地等景區景點,建設觀光慢行自駕游精品線路,通過“旅游+生態”讓生態紅利得到全面釋放。
推進“旅游+馬產業”
依托馬文化深厚底蘊,全力打響“英雄上馬的地方”旅游名片。先后舉辦了以“英雄上馬一往無前”為主題的第一屆騎手大會、科左后旗“英雄上馬的地方”區域品牌戰略發布會、科左后旗民族特色產品科爾沁牛肉、牛肉干、奶制品以及民族手工藝品推廣發布會等活動,吸引各地游客12萬人次,形成了旅游產業與馬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
推進“旅游+農牧業”
將“一線四點”重點旅游景區建設與百萬頭肉牛養殖基地、查金臺3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常勝鎮“百里千畝采摘園”、金寶屯萬畝榛子林等項目有機結合,引導農牧民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種植和特色養殖,發展農業觀光、牧業觀光、休閑度假等旅游項目。扶持阿古拉、蓮花吐、草甘、吉爾嘎朗等6個嘎查村發展“農家樂”“牧家樂”40多戶。
推進“旅游+城鄉建設”
堅持旅游產業與城鄉建設相互推進、相輔相成,充分挖掘旗域歷史、人文、區位優勢,堅持以城關鎮為中心,建制鎮為區域中心,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相呼應的多元化城鄉發展格局,全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按照“一鎮一特色,一鎮一風情”的思路,精心培育特色蘇木鎮,甘旗卡、吉爾嘎朗、金寶屯三個鎮被批準為國家級重點鎮;阿古拉鎮被批準為國家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和自治區級重點鎮;阿古拉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成為通遼市唯一入選的村落。張麗霞(文由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