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凌冰壩 馨園 攝
巴彥淖爾市依托豐富的冬季旅游資源,大力開發旅游項目,以文化促進旅游,以節慶帶動旅游,以線路串聯旅游,著力打造室內游樂和冰雪體驗項目,從11月至明年3月,一系列的旅游活動會陸續展開,讓巴彥淖爾市的“冷資源”持續升溫,向“熱業態”轉變,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冬季旅游 淡季不冷
巴彥淖爾市以臨河區為旅游集散中心,帶動磴口縣、杭錦后旗、五原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與烏拉特后旗,實現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依托河套平原、河流湖泊、陰山山脈等原生態資源,突出黃河文化、陰山特色文化、長城古匈奴文化、傳統民俗文化,打造內蒙古西部特色旅游目的地。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425.3萬人次,增長20.7%;實現旅游收入43.18億元,增長22.8%。
巴彥淖爾市通過實施“走出去”與“請進來”戰略,不斷拓寬客源市場,通過舉辦節慶賽事等方式強勢宣傳,旅游市場持續升溫,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尤其在冬季旅游方面,巴彥淖爾市以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為發展理念,炒熱“冷資源”、撬動淡季游,不斷豐富冬季旅游產品體系,使“冷資源”發揮熱效應。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全市接待游客78.6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3億元;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全市接待游客111.2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9億元。
據了解,依托陰山、黃河、草原、戈壁等資源優勢和多樣的民俗風情,巴彥淖爾市還開發了黃河冰凌景觀、溫泉水上項目、滑雪項目、觀陰山雪景和祭敖包、祭火神(祭灶)、冬捕、豬事宴、農(牧)家宴等冬季旅游項目,輔之以傳統的蒙古族歌舞、蒙古族婚禮等多種演藝節目,逐步帶動冬季特色旅游業的發展,形成了5條特色冬季旅游線路,分別是:以臨河、五原、烏拉特前旗為主體的冰雪溫泉采摘體驗游,以臨河、磴口為主體的冰雪大漠風光游,以臨河、五原、中旗為主體的冬季邊境草原冰雪體驗游,以臨河、杭后、后旗為主體的冬季塞外探秘游,以臨河城區為主體的冬季科普一日游。
全域旅游 拉動經濟
通過舉辦年豬節,臨河區干召廟民主四組名氣大增,很多游客慕名而來購買豬肉,帶動了當地村民的收入增長,旅游業對于村民生活最大的改變,就是村莊綠了、房子美了、道路硬了、夜晚亮了、錢包鼓了。
目前,巴彥淖爾市旅游服務業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日益增強,建成并完善了多藍湖滑雪場、烏拉特中旗漠北冰雪世界、烏拉特后旗小九寨溝等室內游樂和冰雪體驗場地,烏拉特部落水世界、海洋館、五原宇鑫溫泉水上世界等室內游戲和溫泉娛樂等活動場館。河套酒業工業旅游區、三盛公國家水利風景區成為國家4A級景區,富強村、聯星村被評為“2016年中國最美村鎮”,塔爾湖鎮、溫更鎮等5個鎮村列入自治區特色景觀旅游示范名鎮名村。
豐富多彩的冬季旅游活動融合了以“冰雪+”為核心的多業態旅游資源,策劃了“冰雪+民俗”“冰雪+美食”“冰雪+戶外體驗”“冰雪+運動”等不同特色的活動。五原從11月15日至次年2月10日有冬捕、冰上運動會、冰(雪)雕、冬釣、碰碰車等活動;前旗、杭錦后旗在11月有年豬文化節、劈柴、親子憶童年活動等,12月有千人魚宴、馬拉雪橇、二人臺演出等;臨河、磴口從12月至次年1月有冰上佳木斯、冰上龍舟賽、巧媳婦河套美食展示、冰上速滑表演、年貨展銷等;中旗明年1月至3月有賽馬、賽駝、駝球、搏克、射箭、祭灶活動等;后旗明年2月有擠駝奶比賽、駱駝選美、馴駝表演、搟氈等活動。
據統計,巴彥淖爾市1~11月僅鄉村旅游已接待游客21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4億元,其中臨河區11月接待游客3.3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990萬元。
作者:崔瑨(圖文由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