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蘇文
玩的就是“冷”
在多數人印象中,內蒙古的冬天冰封雪飄。這個四季分明的地方給大自然的任性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任其發揮。內蒙古地域寬廣,草原無邊無際、湖泊星羅棋布、沙漠浩瀚千里、森林綿延不斷,用“自由自在內蒙古”形容這片富饒的土地正符合其氣質。春夏你盡可感受萬物復蘇和芳草青青的清爽宜人,秋冬你可感受五彩斑斕與純白無瑕的視覺震撼。
很多人說越冷越向北,也有人說到內蒙古找北去,還有人說越冷越熱情。在呼倫貝爾有一個叫根河的地方,這兒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冷極村。冷極,是形容天氣寒冷到了極致。這里曾經有過零下58℃的極低氣溫。“這樣的冷我是沒有接觸過的,來了就很興奮,你不知道的是你原來可以接受,更不能想象的是你還樂在其中,南方人對這樣的冷是畏懼的,可感受過之后卻是癡迷。”一位脫掉外衣挑戰零下39℃嚴寒的南方游客說。
圣誕節的歡樂氣氛,漫天冰雪跟零下氣溫于你來說還那么“冷”嗎?被潔白的冰雪厚厚覆蓋的敖包,靜靜地立在草原上,以最圣潔的姿態接受著人們。圍繞敖包周圍的霧凇,晶瑩剔透、玉樹瓊花,在銀白世界中踏雪而行、倚松放歌,你融入的不只是自然,還有內心。
蒙古族的那達慕隆重、神秘且具有趣味性,牧民身著節日的盛裝聚集在草原深處,祈福、比賽、聚會。那達慕也成為游客體驗蒙古族傳統、了解蒙古族習俗、深入牧民生活的途徑。
在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搏克手們在刺骨的嚴寒中赤膊上陣;在白雪皚皚的雪景中,蒙古族傳統服飾搶眼奪目,像一片片移動的花朵。祭火儀式,不僅能領略蒙古族祭祀火神的神秘場景,還可帶回一年事業旺盛的美好祝福;最有趣的是騎駝賞雪,回歸自然,釋放壓力。
呼倫貝爾冰雪那達慕已成功舉辦多次。2017內蒙古冬季旅游那達慕暨18屆中國(呼倫貝爾)冰雪那達慕,以展示和傳承內蒙古民族民俗和冰雪運動的獨特魅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盛大的場景和豐富的民族秀絕對能夠滿足你的求知欲。呼倫貝爾的“天天那達慕”是了解牧民一天生活的絕好機會。騎著駿馬的蒙古族漢子為你獻上純潔的哈達,手中的馬奶酒讓你告別冬日的嚴寒。走進蒙古包跟著牧民煮奶茶,制作奶食品,學唱蒙語歌,再跟你同行的伙伴練練手藝,在抓羊比賽里找到心跳的感覺。在附近的河灘來一次暢快的冰上賽跑,自己動手做小冰車,和牧民家的孩子一起去尋找童年。
“如果說在雪中漫步,在冰上撒野是我的夢想,能參加一次那達慕更是意外收獲。我喜歡研究民俗,通過旅游方式深入少數民族家庭了解他們的文化,不虛此行。”游客楊樹說。
內蒙古的冰層厚、水質好,大小湖泊星羅棋布,在冰面上觀看漁民辛勤勞作,與他們同享收獲的喜悅,把新鮮的大魚帶回家幾條,除夕做一道“年年有魚”,給新的一年增添福氣。
冷資源的熱效應
7個月的漫長冬季給了呼倫貝爾最自然、最純凈的冰雪資源;多民俗、原生態的民族融合賦予了呼倫貝爾冰雪更多的文化內涵。近年來,呼倫貝爾市積極推動冬季旅游發展,打造冰雪+民俗、冰雪+體育、冰雪+文化深度融合的冬季特色旅游產品,推動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讓“冷資源”迸發“熱效應”。據統計,2016年冬季(2016年12月到2017年3月末),呼倫貝爾市接待旅游人數232.96萬人次,同比增長10.5%;旅游總收入97.59億元,同比增長15.9%。
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口岸、大冰雪、多民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的民族文化,構成了呼倫貝爾旅游業發展的良好基礎。近年來,呼倫貝爾以綠色化為引領,把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以建設國際化高端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大力實施旅游業優先發展戰略,高標準規劃,高起點開發,打造四季旅游新格局。呼倫貝爾市預計接待國內外游客1714.72萬人次,同比增長10.0%,全市旅游業總收入為636.1億元,同比增長18.0%。
如今,能夠代表呼倫貝爾的已不僅僅是大草原,森林、冰雪、溫泉養生都正在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名片。呼倫貝爾推出的“紅春綠夏金秋銀冬”旅游品牌,正在破解四季旅游發展不均衡瓶頸。呼倫貝爾大草原、呼倫貝爾大雪、呼倫貝爾大花園、呼倫貝爾大族源這四大具有生態、民族、民俗、歷史等文化內涵的高端旅游品牌,讓呼倫貝爾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深度發展。
接下來,呼倫貝爾市將大力實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以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為主攻方向,實施“旅游+”戰略,將旅游業打造為中軸產業,與其他產業互通、互惠、互助,通過旅游業橋梁作用,實現錯位發展,通過明確“一個定位”,推進“五個融合”,實施“八大工程”,把呼倫貝爾打造成國際化高端旅游目的地。
2017內蒙古冬季旅游那達慕暨第18屆中國(呼倫貝爾)冰雪那達慕在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開幕。此次冰雪那達慕設有雪地套馬、雪地賽駱駝等活動,期間還將舉行中俄蒙國際冰雪節暨中俄蒙美麗使者國際大賽、中國冷極節等25項冬季旅游節慶活動。
(責任編輯 :傅云鵬)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