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蒙古族服裝服飾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研討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本次研討會是第十四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的一項重要議程。會上,內蒙古自治區及盟市旅游發展委員會領導,本屆大賽評委,設計師以及重點旅游企業代表就蒙古族服裝服飾發展現狀、發展趨勢、傳承保護、創新發展及對旅游文化融合發展等進行了熱烈研討。
研討會上,內蒙古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鄭宜平首先發言。他表示,第十四屆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讓大家感受到了蒙古族服裝服飾的美輪美奐,體驗到蒙古族服裝服飾的文化氣息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的新鮮感,體會到了蒙古族文化與旅游產業相融合。舉辦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有利于推動蒙古族服裝服飾文化交流與傳播,有利于促進旅游與文化深度融合。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有利于推動蒙古族服裝服飾文化交流與傳播,有利于促進旅游與文化深度融合。
內蒙古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張玉軍做了主旨演講,對蒙古族服裝服飾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方向提出了建議:
一是推動民族服裝服飾產業化。依托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在呼和浩特市規劃建設永久性舉辦地,以民族服裝服飾文化內涵為底蘊,輔以餐飲、娛樂、購物、展銷等旅游元素,將該區域打造成一個旅游文化綜合體,并逐步培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旅游文化、研學旅游基地,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旅游形象符號,讓游客在這里能夠輕松愉快地體驗文化、消費文化,讓專家學者在這里感悟文化、激發靈感,讓中小學生在這里尋找樂趣、增長知識。
二是推動民族服裝服飾國際化。建議民族服裝服飾向國際化發展,逐步擴大規模,以北方草原文化為主題,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國內各民族地區廣泛參與,將民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打造成國際品牌,引領民族服裝服飾發展。
三是推動民族服裝服飾時尚化。民族服裝服飾作為傳統文化的精華,制作流程繁瑣、工藝復雜,難以批量生產,長期以來以一種穩定的、統一的形勢流傳著,與目前時興的、時髦的、富有現代氣息的服裝,在穿著和應用上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打破常規,走時尚化發展之路,與現代時尚元素有機融合,引領民族服裝服飾發展方向,成為一種時尚流行,成為內蒙古時尚品牌。
四是推動民族服裝服飾生活化。民族服裝服飾不能局限于節慶活動,應當擴大在百姓日常生活領域的應用,讓民族元素成為內蒙古旅游的一大亮點和特色。推動在職業服裝、校服、運動服等領域的應用,提升實用性。結合地域、部落和季節特點,推廣在居民日常服裝的應用,在旅游景區景點、民族特色旅游飯店以及民族聚居區形成區域民族服飾環境,提升民族性。最重要的是可以直接促進民族服裝服飾產業的研發、設計與生產加工,為地方提供更多的勞動就業崗位,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果實。
五是推進民族服裝服飾商品化。將民族服裝服飾開發成旅游商品,制作體驗項目可以讓游客參與民族服裝服飾的制作過程,從而感受文化、增長知識、拉動消費。民族服裝和挎包、頭飾、腰帶、荷包、錢包等服飾以及小商品的開發,兼具文化和收藏價值,具備發展成為拳頭旅游商品的潛力。
第十四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大賽評委會主任、原內蒙古自治區標準化院院長蘭英,大賽評委、荷蘭御用皇家禮服設計師、清華大學客座教授胡社光,大賽評委娜仁花、牧仁分別從專業的角度,對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方向等方面進行了發言。專家建議蒙古族行業服裝要講究功能性,學生裝要講究實用性,研發符合各類生活環境的穿著。企業要運用現代技術將成衣保存好原始版型數據,將蒙古族服飾標準化,產業化。并建議對獲獎作品進行收藏、展覽,進一步推動民族服裝走向國際舞臺。今年首次進行的大學生創意設計項目,讓選擇服裝設計等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有了很好的展示平臺,建議要大力扶持年輕人傳承民族文化。
在會議第二部分沙發討論環節中,第十四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大賽評委、中國模特行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王建巍主持會議,呼和浩特市、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赤峰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的負責人進行了發言。
呼和浩特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張銘花對于蒙古族服裝服飾發展提出幾點建議:一是重視對蒙古族服裝服飾人才的培育;二是各地政府應出臺相應的獎勵政策,扶持蒙古族服裝服飾產業的發展;三是引導蒙古族服裝服飾企業走向市場。同時,要在創意設計、整合資源方面深挖掘。
錫林郭勒盟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烏日圖那順重點對于盟內蒙古族服裝服飾傳承方面的做法進行了簡述。表示,重點在教育方面深入引導,從幼兒園到大學,每所學校都設有民族服裝日,從學生到老師、家長都要穿著民族裝,在職業學院開設民族服裝設計等相關專業,培養傳承人。
阿拉善盟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王淑霞重點對盟內旅游扶貧、獎勵政策等方面行了介紹。表示,阿拉善盟行署各級部門高度重視民族服裝的傳承,出臺扶持少數民族群眾自主創業等一系列政策幫助少數民族創業。建議在節會期間,政府、機關等部門人員都要身著民族服裝,阿拉善民族文化得到深入挖掘、研究、發展。
赤峰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王利對于民族服裝服飾對于赤峰市的旅游文化,以及往后參賽的期待進行了總結。表示赤峰市要將民族生產生活方式、民俗風情大力傳承,成立基金會,走產業化發展。建議在會展中心、景區景點、星級賓館等公眾場所,搭建展覽場所,更深入的展示民族服飾。
內蒙古飯店董事長賽娜、呼和浩特市蘇魯錠皮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云成義、內蒙古眾信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包曉東、云南省咯卓蒙古部落傳統蒙古服裝服飾隊設計師趙清麗等旅游企業負責人、生產設計帶頭人從企業生產、發展等方面進行了發言。并提出蒙古族服飾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草原文旅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來到內蒙古旅游,草原、沙漠、森林、民族文化體驗,離不開蒙古族服飾文化產品,有針對性的開拓與旅游產業相適應的產品,壯大旅游產業經濟很有必要。建議要做文化旅游融合產業化發展,讓游客在游覽的同時身著民族服飾,在機場建設文化長廊,讓游客一落地就能感知很強烈的文化沖擊,讓其有更多的文化體驗,再次吸引游客游覽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鄭宜平、副主任張玉軍、蔚治國,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金海,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廳、新聞出版廣電局、社科院、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藝術學院、赤峰學院及各盟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等單位的代表,還有來自各盟市參賽隊領隊和區內重點旅行社、酒店、景區代表,以及區內外的新聞媒體記者參加會議,并對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發展等方面進行建言獻策。(文由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