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一河、一山、兩原”多元地貌,巴彥淖爾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以深化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河套文化為主題,全力謀劃好“水、綠、文化”三篇文章,努力構建“一城、兩帶、一廊”旅游發展新格局,全面推進旅游業提檔升級,將巴彥淖爾市打造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河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巴彥淖爾市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以旅游景觀全域優化、旅游服務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蓋、旅游產業全域聯動、旅游成果全民共享為路徑,努力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重點創建巴彥淖爾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臨河區、磴口縣、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實施四季旅游發展戰略,按照“全域+四季”的旅游發展定位,深入挖掘草原、冰雪等冬季旅游資源,突出自然和文化特色,圍繞“一年四季都是景”,重點開發由冰雪旅游品牌景區、冬季品牌旅游線路和全域服務、四季皆游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構成的四季旅游產品體系。
實施“旅游+”戰略,創新旅游產品業態,構建“旅游+重點領域”融合發展機制;完善旅游共建共享機制,構建“本地旅游+發達地區+周邊地區”協同發展機制;拓展旅游客源市場,構建“本地客源+國際國內”精準旅游營銷機制。
實施品牌創建戰略,以“草原水城、綠色巴彥淖爾”品牌為總攬,打造一批旅游賽事活動品牌、旅游節慶活動品牌、會展旅游品牌、旅游體驗活動品牌、冬季旅游品牌。
實施自駕游戰略,創新全域旅游的路徑和組織方式,以風景道串聯景區、景點和資源,以自駕車、自行車及通用航空等交通工具串聯產品和服務,實現以點串線、以線帶面,點線面結合推進,積極加快風景道建設,形成景觀+自駕車服務體系+沿途廁所、營地、驛站等服務基地建設+標識標牌等配套建設+沿途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服務節點組成的自駕車旅游綜合體系。
實施鄉村旅游戰略,順應鄉村旅游發展趨勢,在扶貧攻堅上有更大作為。把服務三農和滿足城鄉居民旅游休閑消費作為鄉村旅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多元化推動、特色化建設、產業化發展、規范化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創新發展機制,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構建“一鄉一品、一村一品、一園一品”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
實施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戰略,切實遵循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規律,在處理好文化原真性保護和旅游開發利用關系的前提下,不斷拓展深度、延伸范圍,努力實現文化和旅游產業優勢互補、一體發展,推動文化繁榮發展,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烏蘭布和沙漠

三盛公流凌
實施沿黃旅游戰略,發揮黃河“幾”字彎獨特的地形地貌優勢,形成以黃河、總干渠為主軸,以河套源、黃河文化、烏梁素海為三大板塊,以黃河河套文化旅游區、黃河三盛公國家水利風景區、烏梁素海旅游區、烏拉山旅游區、五原萬畝葵園旅游區、納林湖生態旅游區為代表的六大旅游區,以白彥花鎮、頭道橋鎮、黃河風情特色小鎮、狼山鎮、塔爾湖鎮等五鎮為支撐,串聯沿黃風景道(沿黃河,依托G110線,連接包頭(呼和浩特)——烏拉特前旗——阿拉善盟,覆蓋烏拉山國家森林公園、烏拉特部落、維信高爾夫度假村、烏梁素海、公田農莊、黃河至北旅游區,黃河河套文化旅游區、黃河漁村、鏡湖水源濕地保護區、黃河三盛公國家水利風景區、奈倫湖、烏蘭布和沙漠、納林湖生態旅游景區、萬泉湖生態旅游度假區、夢幻峽谷等景區,至阿拉善胡楊林景區),實現“一軸統籌全域,三板塊拓展延伸,六區支撐發展,五鎮創新引領、一條風景道串聯”的“11365”空間結構。
實施高端旅游戰略,充分利用巴彥淖爾獨特的自然、文化、綠色旅游資源優勢,打造富氧離子養生、溫泉養生、觀黃河流凌、自然冰雪、民俗風情、汽車越野、低空飛行等旅游產品,精準推介營銷,發展特定人群高端旅游。(圖文由巴彥淖爾市旅游發展委員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