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索建立國家級海戰遺址公園

新會舉辦“崖山海戰遺址旅游開發定位問策會”,12名專家學者達成“崖山共識”。楊興樂 攝
公元1279年3月19日發生于新會的“崖山海戰”,是宋、元“覆滅與興起”的交叉點,是中國歷史上“四大海戰”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軍事價值和旅游價值。
5月20日,新會區政府舉辦了“崖山海戰遺址旅游開發定位問策會”,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等地12名歷史、旅游、影視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應邀“崖山論劍”。
會前,專家來到了新會區古井鎮、三江鎮,實地考察了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游區、崖門奇石、三江趙建安郡王祠等地。問策會上,專家們探討崖山海戰遺址的申遺可行性和旅游價值,形成“崖山共識”:探索建立國家級海戰遺址公園,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落實國家文旅發展戰略。
■聲音
江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惠紅:
崖山海戰遺址保護開發大有可為
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要求,“充分利用重大歷史事件、歷史遺跡等,展示愛國主義的深刻內涵,培育愛國主義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崖山海戰是“宋朝燦爛文化的沉淀地,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從發展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角度看,“崖山海戰”具有世界的“唯一性”、文化的“傳承性”、教育的“深遠性”和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獨特性”,是新會乃至江門深厚文化底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崖山海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力,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軍事、旅游價值。崖山海戰遺址保護開發有基礎、有條件、有特色,可以說是大有可為。舉辦問策會,就是想通過這些平臺為新會文化旅游吸納更多智慧力量,從而幫助政府一起把崖山海戰遺址打造成一個精品景點,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新會區委書記、區長文彥:
讓遺址和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
我們舉行崖山海戰遺址旅游開發定位問策會,旨在搭建一個梳理崖山海戰歷史文化價值和定位其旅游發展方向的研討交流平臺,推動海戰遺址區域的保護利用。這是新會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留住歷史根脈”重要指示精神,和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及廣東文化強省等戰略的重要舉措。崖山海戰遺址保護利用,要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更要讓歷史為現實所用,古為今用,讓遺址和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
崖山海戰遺址是凝固中國人記憶的重要情感空間,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等中華英烈的事跡對今天的國人具有強大的精神啟迪,也是密切內地與港澳臺、國內外血肉聯系的精神紐帶。我們希望通過問策會的舉行,推動全社會共同關注這段歷史及其承載的精神內涵;同時,借助專家的智慧,把崖山海戰遺址放在全國的旅游發展格局中找準位置,對崖山海戰遺址和文化遺產進行科學到位的保護開發,精準主動的策劃營銷,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使命,擦亮“華夏千古忠義之地”這張新會獨有的亮麗名片。
■崖山共識
八大方面保護和開發這一寶貴資源
12位專家學者圍繞如何認識崖山海戰歷史文化價值、如何保護和開發這一寶貴資源、如何開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可行性研究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達成以下共識:
一、崖山海戰是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應該加大研究力度,著重闡發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當代意義。與會專家學者認為,外界對崖山海戰的歷史文化了解不多,有限的研究往往落筆于王朝更替和崖山之后有無中華的爭論,實際上崖山海戰的歷史文化內蘊極其豐富厚重,遠遠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改朝換代,引發了人們對于中華歷史發展走向的深層思考,其影響綿延至今。
二、老一輩革命家重視崖山海戰及其精神價值,為今天發掘這一重要歷史文化資源指明了方向。毛澤東主席曾手書文天祥著名詩篇《過伶丁洋》;59年前,周恩來總理親臨崖山視察,認為“崖山這個地方的歷史古跡,還是有意義的。宋朝雖然滅亡了,但當時的許多人還是堅持了我們的民族氣節”。
三、崖山海戰最大的精神價值在于可歌可泣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君臣投海、太后殉國、張世杰死難、文天祥全節,“二十萬人齊赴死,銀湖今日有余香”,驚天地,泣鬼神,奏響了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悲壯樂章。這種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包括以理學為代表的新儒學,宋代輝煌的思想文化成就與高揚的民族氣節相輔相成。華夏子孫有責任有義務將崖山海戰的忠義精神傳之后世!
四、當前保護和活化崖山海戰歷史文化資源要抓住難得機遇。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文化強國戰略、旅游國家戰略、民族復興戰略的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的優化,都為崖山海戰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要抓住機遇,夯實江門和新會崛起的軟實力基礎。
五、爭取崖山海戰歷史文化入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與會專家學者認為,崖山海戰歷史文化符合《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有關要求,應當爭取入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最大限度地保護和利用這一珍貴遺產。
六、開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可行性研究。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應當借鑒開平碉樓成功申遺的經驗,積極嘗試,進一步征求和聽取申遺專家意見,開展申遺可行性研究。同時對當地的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自然遺產進行普查摸底。為今后的旅游開發和文化發展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資源。
七、崖山旅游開發定位為遺址旅游和遺產旅游。與會專家學者認為,崖山海戰遺址及其衍生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獨特性和專屬性,品味很高,極具開發價值。崖山的旅游開發定位為遺址旅游和遺產旅游,避免大規模建設和大體量建筑,除必要的恢復性建設和服務設施之外,要突出“軟開發”。將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與旅游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當前首要工作是創新策劃、科學規劃和嚴格保護。
八、加強崖山海戰史料收集工作,鼓勵各方研究和宣傳其歷史、文化和精神價值。與會專家學者認為,目前崖山海戰物證較少,需加大考古發掘(包括水下考古)力度。以崖山海戰為題材的高水平文藝創作應當破題,必須加大力度支持科研機構、高校等開展崖山海戰歷史文化研究。需要有關部門組織史料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同時,加強崖山海戰歷史文化宣傳,探討進入當地課堂和教材的可行性,引導全國青少年和僑界學子開展以崖山海戰為主要內容的研學旅游和國防教育。充分發揮其歷史傳統教育和道德精神教育的重要功能。
■專家把脈
把崖山打造成愛國主義示范基地
會議中,專家學者從宋史、旅游學、社會科學、人文學、影視策劃、新聞宣傳等方面為崖山海戰遺址旅游發展“把脈”。
章百家 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就目前來說,崖山海戰遺址旅游開發還存在硬件支撐不夠的問題,很多遺址還是只存在于流傳故事中,考古仍是發展中的短板。想要豐富崖山海戰文化內涵,提高開發可能性,還是要重點挖掘精神層面的財富,如海戰歷史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民族氣節,忠君、愛國精神極具教育意義,可以成為旅游開發的亮點。
范玉剛中央黨校文史部教授
新會崖山海戰遺址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文化產業和文化載體也有基礎,但主題不夠集中,定位不夠清晰。要將文化形成地方軟實力,一定要有鮮明的價值取向,要與社會主流價值相吻合,要找到讓年輕人能夠接受的形式,并從大文明觀來看崖山文化,不要局限于宋文化,而是要宣傳一種“忠、義、慈”文化。
張凌云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
宋元崖山海戰,這是我國古代軍事史上“四大海戰”之一,也是中外歷史上有記載的,參戰人數最多、戰爭規模最大的海戰,從歷史上來說,也是有其唯一性的,非常具有國防教育意義。同時,崖山海戰遺址旅游開發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必須重視的就是崖山海戰延伸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古典家具、古井燒鵝等,這些就是地方對于崖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活化以后,可以形成產業集群,價值不可估量。還要擴大視野,把旅游開發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等相結合,增強影響力。
苑利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地方要打文化牌,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長處,要“深入調查,摸清家底”。新會最大問題是家底沒摸清,所以下一步要摸清自己有哪些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自然遺產,進行深入研究,挖掘內在的聯系,比如從國母廟等物質遺產中挖掘國母出行儀式及皇族祭祀儀式等非物質文化。
新會有一年四季都能用的優質旅游資源,要重點發展旅游,當粵港澳大灣區的后花園,當別人蓋房子賺“快錢”的時候,我們不能將優質資源低效利用,要“蓋旅館”。
江小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崖山海戰有獨特的精神特質,其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是非常值得傳承和弘揚的,應成為文旅事業開發的重點之一。但必須認識到的是,目前,崖山海戰精神意義的定位還不明確。建議更深入了解宋史,把崖山海戰歷史與中華民族歷史相結合,實事求是研究這一段歷史,有了豐富的背景知識,才能增強其底蘊。同時,建議把崖山文化與當地其他歷史文化資源相融合,共同發展,如啟超文化和華僑文化,只有有機整合優秀資源,才能形成有影響力的文旅產業。
虞云國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叫“崖山海戰”,更貼近史實。因宋元史籍如《宋史》文、陸、張各傳與《宋季三朝政要》等有關紀事都只說戰于厓山,未說厓門,故自1979年版《辭!菲鸢ā吨袊鴼v史大辭典》宋史卷,尊重原始史料定辭目為“厓山之戰”。而厓,非常用詞匯,同“崖”。
新會應該把崖山打造成愛國主義的示范基地,把民族精神體現出來,不單要肯定宋人的故國情懷,還要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肯定元朝對中國大一統的作用;要以崖山為主體,把崖山與周邊相關聯的遺址統一起來全盤開發,盡可能還原崖山海戰歷史實像,以多種手段還原海戰過程,修復古建筑,推動地上考古及水下考古進行,以影像、大型的古代文獻紀錄片等方式宣傳崖山。
趙汝益崖山歷史文化研究會永遠會長
目前,新會區崖山歷史文化研究會主要專注于崖山海戰歷史基礎性整理和挖掘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幾個問題,一是如何劃分崖山海戰遺址保護、開發范圍,二是如何更好地開發海戰遺址等資源,三是關于人力、財力不足的問題。關于范圍劃分,建議把相隔不遠,相互關聯的資源都聯合起來,形成南宋文化特色路線,這樣更有利于保護以及綜合開發。在開發方面,建議制定相關方案,嚴格把關投資項目準入條件,開發必須以保護為前題。還鼓勵新會區多個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鄉鎮與高校結對,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到崖山文化發展事業中。
陸斌新華社上海分社副總編輯
崖山海戰遺址的形象和知名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崖山的開發要講故事,大自然的造化和歷史文化故事是地方發展旅游的兩大法寶,崖山的開發要利用好前輩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崖山有故事可講,有海戰這樣宏大悲壯的場面,有南宋軍民抗戰的艱難,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有“崖山之后無華夏”的爭論;崖山要講好故事,要明確主題,通過電影、電視劇、辦活動等來宣傳,既要體現崖山故事的歷史縱深感,也要豐富其時代精神,既要體現故事的稀缺性,也要切合旅游的熱點;既要讓更多人聽到崖山故事,除傳統的宣傳方式外,還要利用、發展好“兩微”平臺。
趙犇影視策劃人、編劇
崖山海戰這一歷史事件在中國歷史上應該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王朝更迭的重要一戰。但就目前來說,崖山海戰在全國的影響力與其地位是有較大落差的,這與宣傳不足有很大關系。宣傳有很多種渠道,形成影視作品是可以較快提高社會影響力的方法。崖山海戰歷史背景特殊,場面宏大,故事性強,確實是影視優秀資源。但必須認識到,操作難度也是比較大的。從投資可行性、受眾接受度、社會影響力等因素綜合考慮,拍攝電視劇與紀錄片的可行性較強,而且必須注意做到知識性與觀賞性并重。要明確的是,影視創作必須調動社會多方資源,這是全社會的事。
崔莉北京二外旅游學院副教授
新會發展旅游,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首先要做好旅游資源的普查工作,做好這項工作后才能確定發展的重點。其次要搭建框架,樹立品牌,通過全域旅游規劃,構建大旅游格局,做好“旅游+”工作,挖掘新會的旅游亮點,形成自己品牌,如圭峰山是儒釋道完美合一的山峰,但目前還沒挖掘好。未來,新會在挖掘發展崖山海戰遺址的同時,要發揮新會原本優勢,借力發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手工業和非遺旅游、養生度假、海洋旅游等。
武旭峰廣東省旅游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崖山海戰遺址旅游開發,首先要解決的是定位問題,以往,大家都只覺得這里是文化遺址,但這是比較狹隘的認識,從旅游發展考慮,定位必須升級到打造旅游文化。這里不僅是海戰遺址,更是忠義之地,崖山忠義文化旅游區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要打造崖山忠義文化旅游區,我們要明確幾個重點,即陽剛、厚重、好玩、鮮活。陽剛就是要重新調整旅游心理定位,集中展示中華精神。為突出文化厚重感,可以結合鄉賢文化、儒林文化、僑鄉文化、美食文化等來增加內涵。崖山本來就擁有優美濱海景觀,自然景觀結合人文景觀,可以豐富游客的游玩體驗。還要與時尚文化相結合,做好看好吃好玩的旅游,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到這項事業中。
肖潛輝國家旅游局人教司原司長
崖山海戰遺址的歷史價值在于南宋軍民的精氣神,內涵是愛國精神與民族氣節,這種精氣神是中國歷史上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的一個巔峰表現。在崖山,一個朝代倒下了,一座豐碑樹了起來,F在我們講民族復興,除物質復興外,更重要的是民族精神復興,崖山精神就是很好的民族精神。
我個人看好新會旅游資源,我們完全可以后發制人,在別人的經驗中,發揮梁啟超故居、小鳥天堂等精品旅游資源,走精品發展之路。
。ㄓ浾 楊興樂 通訊員 肖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