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興起主題公園熱,許多熱錢涌向這一領域。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和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國際知名主題公園品牌陸續落地,國內主題公園市場的轉型升級正在悄然進行。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的發展處于何種水平?投資者在投資主題公園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帶著這些疑問,日前,記者采訪了美國FIDA文旅亞太區總裁于歷明。
于歷明指出,有許多數據可以回答中國主題公園的發展目前處于何種水平的問題,這些數據表明了一個基本狀況:80%的主題公園不賺錢,10%艱難維持現狀,10%在維持現狀的同時小有贏利,其中只有1%至2%是真正賺錢的。主題公園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復雜性、多層次、復合型的生態體系,而不只是一個所謂的建筑體系,也不只是一個景觀體系,更不單純是一個常規意義的規劃游樂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要考慮到,僅懂建筑或僅懂景觀或僅是了解游樂設備,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有一點要特別引起注意,游樂園投資很大,與贏利模式密切相關。
主題公園的設備有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之分,迪士尼和環球影城的設備已經以第三代、第四代為主了,但國內主題公園的設備基本還停留在第一代,互動性很差,是一種被迫的、機械式的游樂,維護成本非常高,而且容易被游客習慣。年輕人對這類機械設備的適應能力非常強,玩一兩次就失去新奇感了。游樂園的生命力是新奇感,游客失去了新奇感后,設備就失去了吸引力,主題公園就失去了市場。
于歷明表示,主題公園的投資一定不能盲目。一些不夠專業的咨詢公司會計算出人流量,然后再計算出投資回收周期。但關鍵是那個人流量怎樣才能吸引來?吸引人是最關鍵的,然后還要留住人、再留住人。一些缺乏依據的模式計算非常害人。一個主題公園投資至少10億元至20億元,在一次性消費的基礎上,如果沒有二次消費、三次消費,贏利周期就會無限地拉長,投資回收都成為一件很難的事,更別提贏利了。
主題公園的打造完全基于一種文化、一個主題、一個故事,對自然條件的要求不是很高,基本上是人為、人工打造的一個體系,因此對于主題、IP的要求非常高。主題公園的IP是一顆種子,這顆種子一開始是一個概念,由概念演變為一個詞,由一個詞演變為一句話,由一句話演變為一個故事,進而成為一個核心IP。
IP有多種延展形式,比如變形金剛最開始的IP是連環畫,后來演變為動漫,美國把這個產生于日本的概念買斷后拍攝成電影。蜘蛛俠、蝙蝠俠等,一開始都是漫畫。一直以來,迪士尼推廣的形式比較直接,有一個IP后直接推出動漫,因為動漫的傳播速度非常快。
迪士尼的IP打造通常在一年里可以看出效果。一個IP打造出來后,迪士尼會推向市場,一個月之內,就可以測試出這個IP是否受歡迎,如果受歡迎,這個IP就成為迪士尼的真正IP了。真正的IP是經過市場檢驗的、得到市場認可的,有粉絲群、有客戶端,設備只是體驗的一部分,在物理體驗的基礎上,還要有精神的、心理的體驗,才可以把IP發揮到極致。IP就是在市場上形成的、植入人們心中很深的心理文化活動。這種IP往往有堅定的粉絲群,這些粉絲來到主題公園,在物理和精神體驗中得到一種滿足。主題公園有內容、有主題,才有IP,才有核心吸引力,才能成為主題公園。迪士尼和環球影城是主題公園,每一個項目都有主題。
如果沒有主題,主題公園就不具備唯一性和排他性,就沒有認知市場,體驗性和互動性又不足的話,對游客就沒有足夠強的吸引力。迪士尼也有不成功的案例,比如動畫電影《花木蘭》上演后,市場反映平平,迪士尼最終放棄了對這個IP的進一步打造。
迪士尼之所以那么受小孩子歡迎、也確實適合小孩子的原因是,迪士尼的IP打造是一個產業體系的打造,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過程,F在,迪士尼的動畫片里沒有絕對的壞人,故事中也沒有生死、敵我矛盾等,也沒有拿槍的鏡頭、射擊的鏡頭,給小孩子展示的是一個完全陽光的世界。迪士尼早期的故事里可能有一些壞人,比如《白雪公主》里那個王后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幾乎都沒有了。現在的哈里波特故事里,人物都沒有死亡,只是被凍住了。迪士尼在打造IP時,往往把這些因素都綜合考慮進去了,可以植入的內容從一開始就植入進去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內的主題公園還都沒有自己的IP,有的做了一些探索,但一開始沒有把動畫片、游樂園、IP等綜合考慮進去,有很多偶然的因素,所以不成熟、不成體系,可使用的元素很少、使用率也很低,實際上浪費了很多資源。國內許多主題公園還不是主題公園,只是一個樂園,是一個可以讓游客玩一下的地方,以為把設備包裝一下就算主題公園了,這種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畸形的。
現在國內主題公園的IP打造,動畫片、IP、游樂園體系等,基本是脫節的。更有甚者,有些對主題公園市場規律不甚了了的企業,挾資本等優勢,延用多年的推土機式的發展模式,推出的主題公園仍在大量使用一代的機械設備,既沒有故事也沒有主題,這種做法既浪費資源,也誤導市場。而且現在國內許多投資商、開發商,有一種投機取巧的心理,總希望能夠有一個或幾個模式,認為模式可以解決發展中的一切問題。單純追求模式,很可能陷入困境,F在主題樂園需要冷靜投資,投資商需要對主題樂園有一個真正的了解和理解,然后進行專業打造。
于歷明認為,國內一些排名很靠前的主題公園企業其實是“瘸腿將軍”,沒有自己的IP、沒有自己的核心品牌、沒有自己的主題等,這實際上是一種缺乏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現,在市場上也沒有起到帶頭作用。但一些民營品牌,比如廣東長隆,經過多年摸索,有了一些很成功的做法,而且進入世界排名前10,是很不容易、很值得肯定的。
總而言之,主題公園是一個生態體系,單方面的設計或建造都無法達到目的;“主題包裝”是一個偽命題,主題公園是靠主題取勝,而非所謂的“包裝”,主題即是游樂園的靈魂;主題公園的IP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或形象,而是一顆根植于市場中的有生命力的種子,否則就是無效IP。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