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海外華人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排隊等不文明現象的報道屢見不鮮。近日,加拿大的一個華人因炫富被查稅的事件,再次將“中國式陋習”推上了風口浪尖。
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
華人在國際上,通常是勤勞、努力與善良的代名詞。
隨著華人面孔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全球各行各業中,海外華人的正面形象,卻因為個別華人的不文明行為,出現了一絲裂縫。
近日,據加拿大中文媒體報道,一個華人被加拿大國稅局查稅。他苦惱地抱怨道:“我十多年來都是這樣報稅,今年國稅局卻懷疑我漏報收入,要我出示之前幾年的銀行賬戶信息和信用卡資料。”后來他發現,稅務局之所以盯上他,不過是因為他炫富。
早在2016年,加拿大稅務局已經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收集納稅人的信息,將納稅人上報的收入與實際生活情況對比。如果二者不匹配,納稅人可能會遭到處罰。而在這個華人的社交媒體頁面上,隨處可見一家人吃喝玩樂享受生活的照片。這些開名車、吃美食、秀出國奢華旅行的照片,與他的實際收入不符,這引起了稅務部門的關注和懷疑。
其實,近年來,個別華人在海外公共場所大聲喧嘩、隨地吐痰、橫穿馬路、亂扔垃圾、不排隊等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因個體原因造成整體華人形象受損的例子屢見不鮮。有些媒體甚至將這歸納為“中國式陋習”。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蒙特利公園市圖書館部分華人讀者喜歡喧嘩,在圖書館內旁若無人大聲接聽電話。部分華人讀者對圖書也不愛惜,喜歡折角,在感興趣內容下批注畫線,看見好文章信手剪下,讓圖書館工作人員大傷腦筋。美國《僑報》也說,個別華人乘客會在公交車上隨意吃飯,喜歡將私人物品放置身邊,占用他人位置,引當地居民不滿。
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李斧說,國外有不少有錢華人為了享受低收福利,隱瞞國內收入和財產,冒領救濟金。這類情況實際上遠比報道出來的多。
風俗不同引感受差異
談及這些陋習的原因,難道真的是因國人素質太差,所以才會把在本國養成的一些壞習慣帶出國門,做出不文明舉動嗎?
其實,并非如此。
首先,不文明行為并不是中國人的專利。“我去過很多地方,有些地方的不文明涂鴉,很明顯能看出是外文。所以說這種現象是全世界都有的,將之歸為華人的專利,并不合適。”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副院長陳奕平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其次,海外華人不文明現象,并不普遍。“在舊金山有很多華人,在日常生活中是能看到一些‘中國式陋習’,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橫穿馬路。在美國,大家過馬路一般比較守規矩,不會隨便橫穿,但剛來的朋友可能還保留著國內的習慣,不太按照信號燈走,也不走斑馬線。但這樣的情況并不常見。”在美國待了28年的美國華商總會顧問蔡文耀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再次,“中國式陋習”的出現,是有原因的。
“很多國家在移民的過程中,都有過由于文化和習俗等因素,與當地顯得格格不入。”在分析“中國式陋習”出現的原因時,陳奕平說,“這種陋習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中西方之間有文化差異,比如我們中國人吃飯都喜歡一大桌子人一起,顯得熱鬧,而西方人在吃西餐時,卻很安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雙方的生活習慣不同,一時之間難以改變、融入。”
蔡文耀也說,“一些來美國旅游的人也好,剛來的移民也好,他們可能不太習慣這邊的生活方式,也不太明白美國人的生活習慣,所以有時會產生‘中國式陋習’這樣的現象。”
入鄉隨俗破刻板印象
雖然“中國式陋習”并非僅限于華人,但這不該成為陋習存在的借口。
這些陋習,無論對身處國內的我們來說,還是對遠居海外的華人而言,都是一塊絆腳石。中國人如果想要進一步發展,就需要破除陋習,改變外國人對華人的刻板印象。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入鄉隨俗。陳奕平認為,新移民要更多地了解當地的習俗、文化、宗教等,華人要有尊重當地社會文化習俗的意識。李斧也說,“遵守當地公德十分重要。”
其次,要充分發揮當地社團的優勢。在蔡文耀看來,當地的華人社團、機構能很好地發揮作用。“新移民可以找一下華人在當地的社團,多參與當地的活動,還可以跟一些早期移民請教經驗,減少錯誤。”
再次,可以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重振中華美德。“媒體可以多做一些公益性的宣傳活動,可以提醒華人和新移民,注意一下當地的習俗和習慣。”陳奕平表示,“出國前看看一些注意事項的宣傳手冊,入鄉隨俗,注意安全。”此外,華人還可以從自身做起,從教育著手,提高自身道德修養,重振中華美德。在李斧看來,道德教育要從小抓起,這樣新移民到海外后會自然養成良好習慣,不僅不會將國內的陋習帶到海外,更會成為傳播中華美德的使者。
海外華人融入當地,并非易事,但要有融入的意識。一方面要摒棄封閉心態,積極參與當地生活,不將自己局限在華人圈中,另一方面要尊重對方,遵守別國規矩,不要一意孤行。
正如歐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主席曹燕靈說的那樣,海外華人要共同營造一種文明氛圍,引導華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文化上的差異,生活上的不同,會讓海外華人被貼上負面標簽。這雖然是國外媒體妖魔化華人的產物,但也提醒著華人時刻謹言慎行,維持良好形象。華人應當更加注重細節,主動提升素質,以適應自身不斷提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