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合院之好,在于它有房子、有院子、有大門、有房門。關(guān)上大門,自成一統(tǒng):走出房門,頂天立地;四顧環(huán)繞,中間舒展:廊欄曲折,有露有藏。如果條件好,幾個四合院連在一起,那除去合之外,又多了一個深字。“庭院深深深幾許”“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這樣純中國式的詩境,其感人深處,是和古老的四合院建筑分不開的。
北京四合院好在其合,貴在其敞。合便于保存自我的天地;敞則更容易觀賞廣闊的空間,視野更大,無坐井觀天之弊。這樣的居住條件,似乎也影響到居住者的素養(yǎng)氣質(zhì)。一是不干擾別人,自然也不愿別人干擾。二是很敞快、較達(dá)觀、不拘謹(jǐn)、較坦然,但也缺少競爭性,自然也不斤斤計較。三是對自然界很敏感,對春夏秋冬歲時變化有深厚情致。讓我們來看看四合院的春天。
冬至過了是臘八,四合院春的消息已經(jīng)開始萌動了。過了二十三,離年剩七天……在臘盡春回之際,四合院中自然是別有一番風(fēng)光了,最先是圍繞著年的點綴。以半世紀(jì)前的具體時代來說吧。老式人家還要貼春聯(lián),而新式人家或客居的半新式人家,春聯(lián)一般都免了。但都要打掃房子,重新糊窗戶。打掃房屋如果說雅言叫撣塵,北京人說話講究忌諱,大年下的,什么打呀,掃呀,說著不雅馴,因而也總叫撣塵了。四合院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首先給人以萬象一新之感。
可就在這樣明媚的春光中,中午前后,忽聽得院子里拍打一聲,什么東西一響,啊——起風(fēng)了,“不刮春風(fēng)地不開,不刮秋風(fēng)子不來。”北京的大風(fēng)常常由正月里刮起,直刮到楊柳樹發(fā)了芽,桃李樹開了花。四合院中是不栽楊柳樹的。但桃樹、李樹可能有。而最多的則是丁香樹、海棠樹,這是點綴四合院春光的使者。
春節(jié)也就是北京四合院中人們說的過年,由冬至算起的“九九”計之,一般常“六九”前后,已過“三九”嚴(yán)寒的高峰,天氣漸漸回暖,四合院墻陰的積雪漸漸化了,檐前掛著晶瑩的“檐溜”,一滴一滴的水滴下來……雖然忙年的人們,無暇顧及四合院中氣候的變化,但春的腳步一天天地更近了。
春節(jié)到了,拜年的人一進垂花門,北屋的大奶奶隔著窗戶早已望見了。連忙一掀簾子出來迎接。簇新藍(lán)布大褂,繡花緞子駱駝棉鞋,鬢上插一朵紅絨喜字,那身影從簾子邊上一閃,那光芒已照滿整個四合院,融化在一片樂聲笑語中了……
不必多寫,只這樣一個特寫鏡頭,就可以概括四合院春之旎麗了。
北京春天多風(fēng),但上午天氣總是好的。暖日暄晴,春云浮蕩,站在小小的四合院中,背抄著手,仰頭眺望鴿子起盤,飛到東,看到東,飛到南,看到南……鴿群繞著四合院上空飛,一派葫蘆聲在晴空中響著,主人悠閑地四面看著,這是四合院春風(fēng)中的一首散文詩。
麗日當(dāng)窗,你在室中正埋頭做著你的工作,聽得窗根下面“嗡嗡……”地響著,是什么呢?誰家的孩子正在院子抖著從廠甸新買來的空竹。這又是四合院春風(fēng)中的一首小詩。
(作者為已故著名文史學(xué)家、民俗學(xué)家。本報有刪節(jié))
(責(zé)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