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王濤)2月25日,《寧夏“十三五”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出臺。“十三五”期間,寧夏將按照“全景、全業、全時、全民”的模式發展全域旅游,預計到2020年,全區游客接待量突破3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300億元,旅游投資年增長20%以上。
根據規劃,寧夏將全面實施“全域化、國際化、智慧化、品牌化”的發展戰略,按照構建“一核集成服務、兩帶均衡發展、三廊整合提升、七板塊打造精品”的全域旅游空間布局,將銀川建設成為寧夏全域旅游核心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咨詢服務中心城市;開發黃河金岸和古城歷史文化兩條旅游帶;開拓賀蘭山東麓葡萄文化、清水河流域、古軍事文化三大旅游廊道;構建大沙湖休閑度假、西夏文化、塞上回鄉文化體驗、東部邊塞、大沙坡頭休閑度假、韋州歷史文化、大六盤紅色生態度假七個旅游板塊,全面打造三大休閑度假產品、十大專項旅游精品、三大冬季旅游新產品,建設賀蘭山、六盤山等五條國家旅游風景道。
規劃提出,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在每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建一個停車場、一個旅游廁所、一個垃圾集中站、一個醫療急救站、一個農副土特產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標識標牌。
規劃還將旅游發展與脫貧攻堅結合在一起,提出到2020年,中南部地區旅游總收入占GDP的9%以上,直接就業3萬人,間接就業15萬人,發展農家樂1000戶以上,帶動貧困戶3000戶以上,參與旅游產業的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