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海南省旅游委、海南省財政廳最近共同擬制、出臺了《海南省鼓勵郵輪旅游產業發展財政獎勵實施辦法(試行)》,決定對郵輪旅游產業實施獎勵政策——此前青島也推出過類似政策。
不少人關注這次海南獎勵辦法都包括哪些內容,獎勵政策具體如何實施?
央廣駐海南記者朱永作了介紹:“辦法中規定,自今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海南省對選擇本省郵輪港作為始發港或訪問港開展運營的郵輪公司進行獎勵,按照郵輪噸位情況進行分類,其中A類郵輪:噸位數5萬總噸(含)以下;B類郵輪:噸位數5萬總噸以上-10萬總噸(含);C類郵輪:噸位數10萬總噸以上。對郵輪公司、郵輪經營人及租賃(或包租)郵輪的企業開辟海南(海口或三亞)母港航線按照航次予以獎勵。A類郵輪:5航次以下,獎勵10萬元/航次;5航次(含)至10航次(含),獎勵12萬元/航次;10航次以上,獎勵15萬元/航次。B類郵輪:5航次以下,獎勵20萬元/航次;5航次(含)至10航次(含),獎勵25萬元/航次;10航次以上,獎勵35萬元/航次。C類郵輪:5航次以下,獎勵30萬元/航次;5航次(含)至10航次(含),獎勵35萬元/航次;10航次以上,獎勵40萬元/航次。”
簡單理解,就是郵輪的噸位越大、每年出行的次數越多,郵輪所屬的公司得到的政府獎勵就越多。
那么,海南為什么要出臺這樣一項政策,對郵輪公司進行獎勵?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搞清楚一個概念,郵輪到底是什么樣的輪船?平常經常被混用的“郵輪”和“游輪”,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兒?
據中國旅游智庫秘書長、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教授石培華介紹,根據業界管理,“郵輪”是海輪,只能航行于大海上。“泰坦尼克號”就是一艘郵輪,它本來的使命是橫跨大西洋,往返于美國與英國。我們熟悉的“三峽游輪”、“宜昌游輪”則是河輪,日常使命是航行于內河上。
而對于出臺獎勵政策的原因,海南省旅游委國際處處長王可表示這主要是出于增強市場競爭力的考量。
王可說:“主要原因是郵輪旅游市場的激烈競爭,近幾年海南周邊的口岸紛紛建成并投入使用,導致2015年我們的郵輪旅游的艘次和郵輪旅客都出現了大幅下降。所以,為了刺激郵輪產業的發展,我們也制定了郵輪獎勵辦法。”
中國旅游智庫秘書長、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教授石培華說,不僅是海南省,目前整個國家層面都非常重視郵輪產業的發展。
石培華說:“第一,郵輪旅游的市場很旺,現在旅游消費市場轉型升級,人們的旅游方式就從過去的‘到此一游’到休閑度假,郵輪度假符合市場發展的需求,所以它的增長潛力很快;第二,它的產業鏈很長,涉及郵輪的制造、維修,郵輪港的建設……它的這個綜合拉動、帶動性很強,它能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和產業群;第三,郵輪在中國剛剛興起,它對一些濱海城市發展的整體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提升,也是一個重要的窗口;第四,建設郵輪港,實際上也是加強國際旅游合作、推進改革開放的一大平臺,發展國際性的郵輪線路能夠提振我們國家的入境旅游,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不過,目前國內郵輪產業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管理體制較為落后、專業化運營較為薄弱等。
石培華說:“目前是發展快,但是比較粗放,產業鏈條比較短,收益也比較低,而且是以出境游為主,入境游郵輪比較少,還沒有成為一個郵輪旅游大國。目前存在幾個瓶頸,一個是政策體制機制上的,郵輪的相關管理規定有很多還處于空白,管理體制上還有很多瓶頸。第二,我們在郵輪的基地建設方面,缺少郵輪城市。第三,實際上我們的專業化郵輪運行,產品比較單一,現在基本上郵輪開始變成一個工具了,現在就像一個運輸工具一樣,但其實郵輪是一種度假方式。”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