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創國際郵輪經濟的中國時代——中共上海寶山區委書記、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汪 泓
編者按 10月12日至13日,由上海寶山區政府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聯合主辦,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Seatrade UBM 及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共同承辦的2016亞太郵輪大會,在上海寶山舉行。本次大會以“開創國際郵輪經濟的中國時代”為主題。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名郵輪企業高管、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及郵輪行業關鍵決策人蒞臨現場,就中國郵輪市場發展對區域市場乃至全球市場影響等話題進行探討。
10年來,中國郵輪產業經歷了產業萌芽、旅游井噴、延伸壯大等階段的發展。如今,郵輪經濟已經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成為上海等港口城市文化交流、形象展示的窗口,成為產業與資本競相角逐的目標,備受矚目。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中國郵輪經濟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中國郵輪市場、中國郵輪制造、本土郵輪企業、近海航線開發及通關便利化,都為中國郵輪產業發展提供了戰略思想和戰略路徑,中國郵輪經濟也因此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將影響中國乃至世界郵輪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一,中國成為世界郵輪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中國郵輪市場迅猛發展,母港郵輪達到18艘,郵輪市場增速不低于40%,全年接待不低于800個航次,郵輪游客將突破390萬人次。2015年,我國接待郵輪629艘次,同比增長35%,郵輪出入境游客248.05萬人次,同比增長44%;上海接待郵輪344艘次,占全國54.7%,接待郵輪游客164.5萬人次,占全國66.3%。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成為亞洲第一、全球前五的郵輪母港。
第二,郵輪產品的中國元素受到推崇。旗袍、戲曲等典型中國元素引入郵輪,如“海洋贊禮號”首航之際與故宮博物院合作、“藍寶石公主號”推出海上音樂之旅、“天海新世紀號”將《中國好聲音》帶上郵輪。
第三,中國聲音唱響世界郵輪經濟舞臺。2016年3月,中國寶山代表團在“Seatrade 2016全球郵輪產業大會”作主題發言;當月,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在邁阿密向全球發布《2015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英文版);2012年10月,在上海成立亞洲國際郵輪港口協會;2012年9月起,國家旅游局先后批準上海、天津、深圳、青島設立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為中國郵輪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了平臺。
第四,郵輪制造開啟本土化。2015年10月,中船、中投、嘉年華集團、芬坎蒂尼集團、英國勞氏船級社和上海市寶山區在上海聯合發布郵輪產業六方合作宣言;2016年4月,中國交建、港中旅集團、中遠集團簽訂協議,成立三亞郵輪發展公司,打造郵輪產業的民族品牌。
第五,郵輪入境簽證政策更加寬松。自2016年1月30日起,在上海各開放口岸以及南京航空口岸、杭州航空口岸對51個國家人員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國務院正式批準同意在上海郵輪口岸試點外國郵輪團體15天入境免簽政策。
未來10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最大郵輪旅游市場,國際郵輪經濟將進入中國時代。
今后5年,是我國郵輪產業快速發展和建設、配套、經營走向成熟的關鍵階段和走向現代化、國際化的關鍵時期;是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基本建成世界前三、亞太地區最具核心競爭力的郵輪旅游樞紐港的決定性時刻;是上海郵輪產業鏈全面拓展,實現寶山“區港聯動”的攻堅時刻!
我們將著力打造寶山“國際郵輪城”,努力將寶山建設成為世界著名郵輪母港,躋身國際郵輪經濟格局第一方陣;成為亞太地區最具核心競爭力的郵輪經濟集聚區;成為中國郵輪經濟的綜合示范區;成為上海建設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板塊。
為此,我們將通過打造郵輪城核心區,深化“國際郵輪城”功能定位和戰略規劃;通過打造國際一流港口,全面提升郵輪港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水平;通過建設濱江公共空間,打造“生態、生產、生活”相協調的濱江生態走廊。
同時,我們將積極拓展郵輪經濟全產業鏈,發展郵輪經濟集聚區:在產業鏈中游,引進國際郵輪公司總部、開拓近海郵輪旅游業務;在產業鏈上游,推進本土郵輪制造業發展;在產業鏈下游,構建中國郵輪旅游跨境商品交易中心及電商平臺、建立上海郵輪物資配送中心。此外,我們還將通過搭建政策創新平臺、產業集聚平臺、運營協作平臺和合作共贏平臺來進一步完善“國際郵輪城”建設的產業發展綜合環境。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