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農架申創辦主任王志先介紹, 2013年12月,神農架正式啟動世界自然遺產申創工作,按照“過五關”的世界遺產申報程序,神農架現已通過國家篩選關、世界遺產中心預審關、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實地考察評估關、評估報告關, 2016年7月17日迎來最后一關——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關。
神農架為何在眾多的申創地脫穎而出?作為古老孑遺、特有與珍瀕物種最關鍵的棲息地、全球落葉木本植物最豐富的地區和北半球生物生態學過程研究的杰出范例,神農架依據申遺第9條標準即“符合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最重要和突出的自然棲息地,包括從科學和保護角度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瀕危物種”和第10條標準即“代表陸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態系統以及動植物群落正在進行的、重要的生態和生物演化過程的杰出范例”進行申報,并通過了申遺“五關”中的前四關。
說起來輕松的“過五關”,每一關都不輕松。拿國家篩選關來說,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明確遺產提名地范圍。神農架林區黨委政府按照既要確保申遺成功,又不影響當地發展的基本思路,經過多次研討,反復與申遺技術服務團隊溝通,最終確定了湖北神農架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以下簡稱遺產提名地)范圍及面積,確保了遺產提名地的突出普遍價值和保護的完整性。遺產提名地總面積670.87平方公里,全部在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在遺產提名地外圍設緩沖區,總面積397.75平方公里。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神農架申遺工作,專門成立由省住建廳為牽頭單位的神農架申遺工作廳際聯系會議制度,明確了各成員單位職責,統籌協調指導申遺工作。神農架又專門設立了神農架世界自然遺產申創辦公室,抽調專人組成申創專班,正式啟動神農架申遺工作,并組建了由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為技術支撐的申遺技術服務團隊。
為展示神農架自然遺產價值,申創辦與技術服務團隊一起,開展申遺文本編制。經過三個月的精心組織、高度提煉、反復修改,2014年9月初,神農架申遺所需的中英文申報文本及11個附件最終完成,共達35萬字。
一群金絲猴在神農架大龍潭金絲猴保護基地的樹林中行走。新華社圖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