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北京長安街頭的游客采取各種方式遮陽防暑。
龔文豹攝(人民視覺)
“躺在床上是紅燒,鋪上席子是鐵板燒”……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這樣的段子并不少見,而它們所調侃的就是全國部分地區最近的高溫天氣。
連日來,全國多地發布高溫預警。在出現連續高溫的情況下,各地如何應對“燒烤模式”,保障民生,并安排好職工高溫作業?
熱浪來襲暑難耐
7月11日下午6時,盡管已是傍晚,但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紅廟路口行走至金臺路地鐵站時依然感覺熱浪滾滾。不過10多分鐘,到達地鐵站時,記者已是大汗淋漓。
據了解,北京市氣象臺于7月10日首次“拉響”高溫黃色預警。7月11日,北京大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達35℃-37℃。據氣象部門預計,本周前期北京氣溫高、空氣濕度大,悶熱天氣將持續。
除了北京,全國其他地區也不同程度出現高溫天氣。7月9日,重慶市氣象臺發布了今夏首個高溫橙色預警,主城區最高溫達40℃;受臺風“尼伯特”外圍下沉氣流強烈增溫作用影響,廣西日前出現了今年以來最大范圍的高溫天氣,7月10日起大部最高氣溫為35℃—36℃,局地37℃以上;湖南、內蒙古、福建等地也不同程度出現高溫天氣。
據悉,高溫預警由低至高分為“藍”“黃”“橙”“紅”4個等級。其中,高溫藍色預警是指48小時出現最高氣溫為35℃及以上,高溫紅色預警為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40℃以上。
多措并舉保民生
“燒烤模式”讓民眾感到身體不適,有關部門多管齊下,盡力保障民生。
記者從北京公交集團獲悉,暑運期間,公交保修人員將對運營車輛的制冷系統進行全天候監控,保證空調制冷效果。高溫時段,公交將加密發車,減少乘客候車時間。同時,公交集團在四惠樞紐、北京西站北廣場等有條件的站臺上采取提前進站開空調的措施,打開車門讓乘客提前上車。
而在地鐵運輸方面,北京地鐵4號線及大興線,14號線西段、東段及中段列車,會在上線載客前40分鐘備車并開啟空調。同時,乘客如在乘坐地鐵過程中遇到中暑等身體不適的情況,可及時聯系車站工作人員尋求幫助。
另外,高溫天氣也帶來了用電高峰,各大用電公司也在周密部署,保障民生用電。國家電網重慶市江津區供電公司全面梳理排查高低壓線路中的安全隱患,增加高溫期間重載線路的巡視次數,落實防雷擊、防外力破壞措施,確保電網正常運行。
貼心舉措暖人心
高溫天氣除了會影響普通民眾的生活,也會給部分行業的職工帶來工作上的負面影響。對此,許多單位出臺舉措,保障職工利益,體現“暖人心”的一面。
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城管局日前要求,當夏季室外氣溫達到35℃以上高溫時,各環衛隊所將錯開高溫時段進行環衛作業,一線環衛工人可以到63個歇腳點內進行午間休息,那里將提供空調、消暑保健箱、白開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采取輪崗作業、限時作業、避免烈日下作業及烈日搶修作業半小時一息等工作法,讓市政工人盡量避開高溫。
同時,根據各地人社部門規定,高溫天氣各單位需為職工發放高溫補貼。重慶要求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并提供防暑降溫飲料。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