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日消息(記者何源)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今年的6月11號,是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文化部將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為主題,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融入當代生活。
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巡視員馬盛德表示,今年文化遺產日,將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為主題,強調非遺保護融入當代人生活的導向,促進傳統工藝的轉化應用。
馬盛德表示,傳統工藝是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文化價值觀念和審美意識,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在當代生活中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空間。非遺十個門類,傳統工藝類的特點是最與千家萬戶有關系。
目前,我國有87萬項非遺資源,1986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馬盛德表示,非遺保護的最終目的,是要將非遺跟當代生活緊密相連。這既是非遺傳承的關鍵,也是最大的挑戰。
馬盛德表示,很多非遺項目都是在傳統的農耕文化或者游牧文化的土壤里生存、發展起來的,跟當代人的生活和社會需求、審美上有一定的距離,最大表現是產品市場有限,很難賣出去。融入生活,必須研究當代的社會需求和年輕人的審美。但我們不是要把東西推倒重來,而是利用元素,基因不變。需要搭建一個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的平臺。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