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澳免稅“黑店”見人下菜碟


隨著中澳往來日益密切,如今赴澳旅游的中國游客不斷攀升。新華社記者經暗訪、調查后發現,在墨爾本、黃金海岸等旅游勝地,部分中國旅行社與澳大利亞當地商家形成利益鏈,誘導中國游客在高價商店消費,并千方百計阻攔游客貨比三家。
黑店:
瞄準中國游客 見人下菜碟
此前有報道稱,中國部分旅行社與澳大利亞當地商家相互勾結,導游只帶游客進入與其有“合作”關系的商店。這些商店銷售的商品標價高于市場價,并且導游極力阻攔游客去其他商店。
記者近日嘗試單獨進入位于悉尼達令港附近的“金興”免稅店,但沒有成功。隨后混入旅行團進入附近一家名為“悉尼國際免稅店”的商店。這家商店除了有少量保健品外,還有其他自稱“澳大利亞產”的保健品和羊毛制品。記者發現,一些商品的標價遠遠高于市場價。據知情人士透露,一些與旅行團有合作關系的商店,其商品標價還會因人而異。導游會提前向店鋪工作人員透露游客的消費能力,商店趁機推出不同的營銷策略,甚至會臨時更換部分產品的價簽。
游客:
年輕人較為理性 老年人易被忽悠
剛剛大學畢業的王女士說,由于現在辦理澳大利亞旅游簽證相對容易,而自己訂航班酒店太麻煩,就圖省事報了購物相對少的旅行團。
休年假出國游的孫先生認為,現在各類信息非常透明,許多商品的價格能夠直接從網上查到。他出游前已經做了相關購物攻略,對當地商品價格區間心中有數。跟隨導游進入某店鋪,他能一眼判斷出是否存在宰客行為。
剛退休的劉女士說,導游帶他們去的店鋪只有中國人,她雖然對此心存疑慮,但看到心儀的商品,價格還能夠接受,她就忍不住“血拼”一番。
由此可見,年輕的中國游客對高價店鋪有一定心理防范,且較為理性。即使消費,他們也會選擇價格低廉的小商品。至于價高的保健品,他們會選擇當地藥店和超市購買。而中老年游客則容易被銷售人員忽悠,動輒購買上千元人民幣的產品,同時缺乏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
律師:
商家宰客屬違法 游客可投訴
資深華人律師申浩然說,《澳大利亞消費者法》禁止商家利用誤導或欺騙行為、虛假陳述、引誘性廣告等讓消費者購買其產品或服務。如果旅行社和當地商店聯合抬價宰客的情況屬實,則屬于違法行為。
申浩然提醒國內游客,澳大利亞聯邦和各州均設有消費者維權機構,游客可以到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進行投訴。如果希望加快受理速度,可將投訴提交給各州的公平貿易署。一旦查明,這些機構會對涉事商家進行處罰,甚至代表消費者向法院提起訴訟。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