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達標汕頭牛肉丸是這樣“出爐”的
牛肉丸
達標汕頭牛肉丸使用真空包裝,保證食材衛(wèi)生。
隨著“汕頭牛肉丸”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出臺,牛肉含量少于90%的牛肉丸沒資格稱“汕頭牛肉丸”。本報就此做了詳細解讀,馬上有吃貨粉絲在“食在廣東”微信公眾號上拋出問題:符合標準的汕頭牛肉丸啥模樣,什么味道?為此,我們請來該標準制定的參與專家、參與單位以及當?shù)刂臣摇皫贰苯颐剡_標汕頭牛肉丸的“煉成之路”。
選材:取牛后腿肉 去油剔筋膜成牛肉丸
你知道牛肉丸取自牛的哪個部位的肉嗎?潮菜研究會會長、知名潮菜食家張新民告訴廣州日報記者,業(yè)內(nèi)制作牛肉丸選取的是牛的后腿肉。一頭300多斤重的牛,大概能取出100多斤的肉,其中牛后腿肉占1/3。這個部位的肉過于結實,涮火鍋口感一般,因此做肉丸是其“最佳歸宿”。牛肉丸和牛筋丸不同,前者是在后者的食材基礎上加多一道去油剔筋膜的工序,因此牛肉丸的口感更細膩,成本也更高。
實際上,“汕頭牛肉丸”的標準只要求“肉原料”中牛肉含量須大于90%,并沒有對整顆丸子的牛肉含量作出限定。也就是說,假如一顆牛肉丸中含肉量達到一半,這一半肉中有90%是牛肉即可。但有的企業(yè)有自身的標準,一般高于行業(yè)標準。以參與制定《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汕頭牛肉丸》的單位代表潮庭食品為例,其高等級的牛肉丸整顆丸子含牛肉量達到90%,且不含其他肉原料或大豆蛋白。
牛種:運動量大的跑山黃牛最適合
盡管標準并未限定所使用的牛種,但是行業(yè)人士心中早已有了一把尺。黃牛是目前最合適拿來做牛肉丸的牛種,尤其是運動量較大的跑山牛。水牛運動量少,因此遜色不少。“八記”和“海記”等選用的都是自然放養(yǎng)的黃牛。
記者留意到,“汕頭牛肉丸”標準里允許用冷凍肉來生產(chǎn)牛肉丸。但是業(yè)內(nèi)人士江先生表示,生鮮肉經(jīng)捶打分解的鹽溶性蛋白能給丸子帶來脆度和彈性,這是冷凍肉無法做到的。因此講究的企業(yè)會選用當日現(xiàn)殺的牛,取其后腿肉。
工序:兼顧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
張新民用一句話總結出牛肉丸的制作方法:將牛后腿肉切塊后,去油剔筋膜,放在砧板上用特制的錘捶打成肉泥,再加鹽和淀粉攪拌拍打成團狀肉膠,用手握拳擠成丸子,再定形煮熟后冷卻成品。
在潮汕地區(qū),牛肉丸多以作坊的形式出現(xiàn)。潮庭食品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陳志斌則認為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化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融合互補。“好的手藝還需要有好的生產(chǎn)環(huán)境。”他舉例說,車間用臭氧與紫外線消毒;在空調(diào)車間切肉以確保低溫操作;生產(chǎn)過程使用過濾水制作丸子;全廠使用熱式煮水鍋,防止開水反復煮開而產(chǎn)生亞硝酸鹽;真空包裝使外界空氣與產(chǎn)品隔絕;以低于零下35攝氏度的溫度保存牛肉丸,這些現(xiàn)代化的措施都是給牛肉丸上“安全保險”。 文/廣州日報記者曾繁瑩 圖/廣州日報記者王維宣
(責任編輯 :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