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花費不到60元人民幣、中國護照隨到隨簽……3月8日,在湖南長沙地標建筑賀龍體育館附近的一間咖啡館,湘妹子徐晶正向一群年輕旅行愛好者分享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
厭倦了朝九晚五的都市白領生活,供職于長沙某上市公司的“80后”海歸徐晶毅然辭職,決定以“窮游”的方式赴夢想已久的非洲旅游。
在非洲的八個月,徐晶背著行李和帳篷,獨自深入肯尼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家。“這次旅行不是探險,而是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活出自己的個性。”
搭順風車、睡帳篷、粗茶淡飯……這種廉價的自助旅行方式——“窮游”,漸成當下許多中國年輕人出游的新方式。
與徐晶一樣,來自廣東湛江的唐達思辭去了央企的工作,耗時30天“窮游”了四川、西藏、尼泊爾等地,體驗了此前從未嘗試的跳傘、登喜馬拉雅山等項目。
今年27歲的唐達思說,之所以辭職去旅游,就是想要拋開金錢和時間的束縛,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去接觸最真實的世界。“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年輕人變得浮躁和脆弱,新的旅游觀念能重新認識自己。”
中國出境游一站式平臺——窮游網(wǎng)發(fā)布的《2014出境自助游行業(yè)報告》顯示,2014年,超7700萬用戶選擇自助旅行的方式出境游,主要人群是21至30歲的年輕人,占比62.4%。
一些從法國、俄羅斯、荷蘭、比利時等地“窮游”回來的年輕人接受采訪時表示,“窮游”興起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旅行社價格上漲,另一方面是這種旅行方式的見聞、經(jīng)歷可形成新的價值觀與知識體系。
酷愛旅游的大學生吳方舟就花費4000元人民幣、用50天的時間游玩了中國13個省。為節(jié)省開支,她睡過肯德基、火車站,更多是選擇當“沙發(fā)客”。“我不在乎舟車勞頓,不在乎饑寒交迫,但一定要看到下一站的風景。”
“窮游”的興起讓諸多自助攻略也隨之走俏。記者網(wǎng)上檢索發(fā)現(xiàn),針對“窮游族”的省錢秘笈比比皆是。“窮游”過五大洲的一對湖南“80后”小夫妻,就利用自己的游玩經(jīng)歷創(chuàng)辦了戶外旅行俱樂部,專為“窮游”達人支招。
然而,“窮游”也存在安全、法律保護空白、維權困難等風險。“沒買保險,我最擔心的是生病,生病就沒有足夠的錢繼續(xù)旅行。”徐晶說。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旅游學院院長鐘永德認為,“窮游”并非流浪,是年輕人深入體驗和追求知識的一種活動。同時,他建議,“窮游族”出發(fā)前應做好詳細規(guī)劃和應急預案,司法部門可從修訂完善旅游法律法規(guī)的角度,為“窮游者”提供司法支撐。“只有這樣,‘窮游’才會成為樂游。”
(責任編輯 :歐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