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與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等在丹寨職業技術學院施工現場了解情況

中國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等在貴州丹寨考察扶貧項目

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趙建國、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中國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等在貴州丹寨考察扶貧項目
中新網貴陽2月29日電 (記者 龐無忌)時隔一年多,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再訪貴州丹寨縣。這一次,他帶來了更多的資金以及跟去年完全不同的扶貧方案。
三項扶貧新措施
“明年一定要開業啊”,中國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當日在萬達捐建的丹寨職業技術學院施工現場囑咐王健林。
丹寨也是審計署的扶貧對口縣,劉家義倡議不僅幫助丹寨縣早日實現整體脫貧,更要從中探索一種可推廣、可復制的全社會共同參與扶貧開發的新模式。
“開呀!這點你放心,萬達說了就一點不會含糊”,王健林自信滿滿地答道。
一問一答的兩人背后,數輛推土機正在作業,當天正是萬達職業技術學院開工的日子。
根據這位中國首富的計劃,丹寨職業技術學院投資3億元,將在2017年6月建成、9月正式開學,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可容納2000名學生,學院設施達到國內大專職業學院的一流水準。
萬達方面透露,丹寨職業技術學院將主要招收丹寨籍學生,萬達每年擇優錄取50%畢業生到萬達就業。“就業是擺脫貧困的根本出路,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王健林將萬達職業技術學院視為丹寨縣扶貧的長期措施。
7000萬貧困人口的精準脫貧是中央立下的一張“軍令狀”。根據部署,到2020年中國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許多企業在政府號召下也紛紛加入扶貧的大軍。
“教育扶貧能解決長遠問題,但見效慢,我們還設計了短期措施和中期措施”,王健林介紹說。
打造旅游小鎮是萬達丹寨扶貧的中期措施。據介紹,該項目位于丹寨縣風景秀美的東湖岸邊,占地400畝,一期投資6億元,一期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這個小鎮的建筑風格將保持苗寨特色,配套建設三星級酒店、多廳電影院、兒童娛樂等設施,并且引入丹寨特色的民族手工藝、苗寨美食、苗醫苗藥等,打造一站式苗族文化體驗。旅游小鎮也計劃于2017年6月建成開業。
“丹寨縣有5000多戶貧困戶要從山上搬遷下來,但搬下來之后,這些人的就業就成問題了,縣城沒有就業的需求,而旅游又是萬達的特長,所以我們結合萬達的優勢,幫扶這個小鎮,直到小鎮哪天開始賺錢了,哪天再移交給政府”,王健林說。這也就避免了一些貧困家庭因為沒有生計再次搬回山上的窘境。
此外,針對產業扶貧的“陽光照不到的地方”,萬達成立丹寨專項扶貧基金,規模5億元,由萬達投資公司進行理財。作為短期措施,這個基金的收益將無償分配給丹寨縣產業扶貧無法惠及的1萬名孤、殘、重病等特殊貧困人群。
當地預計,上述三項措施并舉,將在兩年內實現丹寨縣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所有項目2017年投入運營后,將使丹寨縣整體經濟發生較大改變,實現可持續發展,永久擺脫貧困。
種茶、養豬、招工為什么不搞了?
事實上,2014年12月,在萬達集團與丹寨縣剛剛簽署扶貧協議之時,萬達所提出的扶貧資金為10億元,扶貧措施主要是當地多數農民從事的養豬、種茶等。但一年后,事情發生了變化。
據了解,這一年時間萬達反復調整扶貧項目,最終確定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小鎮、扶貧專項基金三個扶貧項目,扶貧資金增加至14億元。為此萬達內部關于扶貧項目的PPT就做了50多版。
王健林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指出,一年來他最大的體會就是:扶貧不能下馬伊始就拍板。“拍腦袋的東西能成嗎?”
“我們去年想在當地養豬,建設30萬頭規模的土豬擴繁廠等”,萬達還一度被一些媒體誤解為想要進軍養殖業。“但我們調研了國內的5大養豬企業,都沒有掙錢的,基本是一年掙一年賠,那十年下來不就為零了嗎?沒有利潤,怎么扶貧”,王健林說,于是萬達放棄了養豬的想法。
“又比如招工,讓中建一二四八局來招,打算在當地招1萬人,那么就是1萬戶脫貧,但是無論怎么招,就招到3000人”,王健林說,因為當地能出去打工的人都已經走了,“所以原來想的那些不一定針對實際”。現在的短中長三項措施才是更為精準的扶貧方式。
今年32歲的楊昌新是丹寨縣卡拉村村民。在外打工10余年的楊昌新去年決定回到家鄉創業。“我聽說了萬達的扶貧計劃,也看到了家鄉在發生的變化,所以就從廣東回來了”,楊新昌告訴中新網記者,他打算在卡拉村開個農家樂,希望萬達的旅游小鎮能為自家的經營帶來生意和人氣。
“產業扶貧是最好的扶貧”,擁有25年扶貧經驗的王健林如此認為。除了丹寨外,萬達還在貴州推行更大規模的扶貧計劃。去年3月,萬達集團與貴州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總投資600億元,在貴州省建設萬達文化旅游項目和10個以上的萬達廣場。萬達在貴州所有投資項目全部建成,預計將增加10萬個服務業就業崗位,每年繳納數億元稅收。目前貴陽、六盤水、畢節等地萬達廣場已進入實施階段,其它項目也將陸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