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根河冷極村潑灑一杯熱水瞬間水花凝成冰箭的游戲我們百玩不膩 攝影:水冬青
【導語】
將面對中國寒冷之最,起初我以為我是緊張的。然而–40℃的極寒壯景實際上后來是我到處炫耀的奇妙體驗。
將面對中國草原之最,起初我以為我是淡定的。然而終于置身千里雪原和千里林海后更新了我對豪邁的認知。
將面對最純樸的草原民族,起初我以為我是奔放的。然而遇見的原始神秘氣質讓我們對這塊土地更加充滿敬意。
將要游蕩呼倫貝爾之時,起初我以為我是充裕的。然而至今仍在意猶未盡地嘆息太過短暫的時間安排。
【正文】
一、阿爾山:冰與火之歌

▲永不結冰的小河 攝影:空游無依
阿爾山不是山,“阿爾山”其實是水,是蒙語“熱的圣泉”的漢音譯,阿爾山是個到處是溫泉的地方;你硬要說阿爾山是山,也沒錯,因為阿爾山就是山區嘛——阿爾山是興安嶺南部的核心地區;阿爾山也是個城市,是一個干凈、漂亮的袖珍型城市,阿爾山市是內蒙古興安盟最有名的小城市。我們的司機師傅說他們城市有八千人口的時候,我還以為我聽錯了。
但進城之前,我們先去了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冬季的森林,自然是林海雪原。其實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題之一是火山,核心地區是一個現在以森林旅游為主業的林業村,因為靠近火山湖,所以叫作“天池鎮”。
峽谷里白雪皚皚,一灣小河,雖然已經接近零下30度,卻不結冰,這就是“不凍河”。因為底下有火山地熱,所以再冷也不會冰封,每天早晨,或者白天氣溫達到零下三、四十度的時候,不凍河表面會浮著一層霧氣。兩岸枯樹直立,多孔的火山石頂著雪饅頭,牛群圍著著河畔尋找草根。

▲不凍河上的雪饅頭 攝影:空游無依
石塘林是森林里的一片火山怪石區,有天然的池澤,不過現在去看,怪石都被白雪掩埋,成了森林里白色的雪浪,池澤也被冰封,偶爾因地熱沒有結凍的小水洼,寂寞而安靜地反射著夕光,讓人想起李賀的詩:“荒溝古水光如刀”。
阿爾山的冬天必看的兩種花,一種叫冰花,一種叫雪花——就是人們一般習慣稱謂的霧淞。看霧淞要去白狼鎮,白狼鎮離阿爾山市區挺近的,不用進村,就在公路上,車出城,剛爬上一個山坡,我們都坐不住了——路兩邊那叫一個玉樹瓊花!
公路兩邊的霧淞就已經極美了,要走進森林里面,必須得穿上雪套,因為里面積雪過膝,有時一不小心,能陷到臀部。白樺樹主桿是白的,枝杈掛滿了冰,整棵樹——整個樹林,就如玉雕一般。在鈷鉆一般的藍天之下,是真的進入了一個奇幻世界。

▲路邊的驚艷 攝影:空游無依
阿爾山市區的冬季是我見過的最安靜的小城,街寬樓新,因為靠近邊境,建筑多歐式,街上車少人稀,每一個臨街的行政單位或者企業大廈門前,都有一座雪雕,可能是當地政府美化城市的要求,對于行人來說,則是一場雪雕評比討論大賽:“建行的好看”“不不不,保險公司的才漂亮”……
雖然是一座新城,但卻有一處歷史建筑,那是上世紀30年代日據時期的火車站,小小的東洋風格的樓臺斜坡赭頂,黃墻綠桁,恍然阿爾卑斯山間的風光,恐怕是中國最美的小火車站。站臺直到現在還在使用,同時也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重點文物。

▲一個人的火車站 攝影:水冬青
從火車站徒步走五分鐘,就到了阿爾山滑雪場,算不算離城市最近的天然滑雪場呢?雪質極好,從來不需要造雪機,天然雪潔白細膩。本來就是森林間的小城,空氣極好,寒冬季節,更是把所有微塵都凍住了,對于我們這些飽受PM2.5困擾的大城市來客,幾乎不敢相信還有這么干凈的城市。我在北京城見過的雪,是和著灰泥的灰色、黑色、黃色。從沒想過城市街道上的積雪可以這么干凈,一雙在泥漿灰土中趟過無數次的舊登山鞋,在阿爾山市逛了一圈,被積雪蹭得鏜亮。
晚上最重要的活動當然是泡溫泉,阿爾山是個溫泉城,有個溫泉博物館。別的博物館是用來參觀的,但阿爾山的溫泉博物館是用來泡的。之所以叫“博物館”,是這個幾萬平米的封閉空間里,人造森林的青翠間有各種各樣的泉池,逐一泡過去,不同的溫感,不同的礦質,感覺皮膚變得細膩滑潤,泡得思維渙散,微微出汗,而一墻之隔的室外,天寒地凍,如果你沒吹干頭發就走出去,幾秒鐘就成了滿頭鐵絲。溫泉博物館的泉池是公共池,男女混;其他各賓館的泉池則是“私泡”。
(責任編輯 :徐晶慧)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