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記者閆祥嶺)木拱廊橋、霍童線獅、土樓,充滿紅磚墻、白石條、燕尾翹脊韻味的民居建筑……大量福建古村落古民居攝影作品連日來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已有近10萬京城觀眾前往觀賞。
為展示福建省在保護和傳承優秀文化遺產方面取得的成果,“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八閩古村落古民居”攝影作品展于2016年1月8日開幕,展覽將持續至本月19日。據介紹,到目前為止,已有近10萬人前往觀展。展覽具有多重亮點。
一是展現得天獨厚的地域文化。展覽集中展示了福建古村落古民居保存的優秀成果、獨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和豐富多元的文化遺產。攝影展分閩中、閩東、閩西、閩南、閩北5個展區,共展出223幅(組)作品、若干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實物和《福建文化記憶》影像。
二是展現八閩大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福建目前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42個,中國傳統村落125個。龍巖市培田村、三明市吉山村、武夷山市下梅村、福建土樓、三坊七巷、閩南紅磚建筑、閩東木拱廊橋等,或布局規整、莊重有序,或精巧典雅、精美別致,集中體現了福建的特色風情和傳統文化。
三是立體展現福建的優秀文化遺產。展覽在靜態圖片展覽的基礎上,輔以福建傳統工藝美術與表演藝術在現場動態展演展示。有壽山石雕、莆田木雕、惠安木雕、福建漆藝、德化瓷塑、畬族銀器、漳州木版年畫等工藝項目;有南音、閩劇、提線木偶等地方戲曲現場演示等,與攝影作品交相輝映。
福建省副省長李紅介紹,福建省海洋文明與農耕文明交融繁衍,孕育出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朱子文化等多樣地域文化。近年來,福建省大力挖掘、保護、傳承和利用文化遺產,推進把傳統村落培育成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美麗鄉村,以敬畏之心、歷史之責守護祖先留下的寶貴遺存,取得顯著成效。
(責任編輯 :歐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